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1毫米的认识|冀教版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1毫米的认识|冀教版 (2)

ID:718451

大小:1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认识毫米 教 学 目 标 1、经历认识毫米,以及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估算物体 长度的过程。 2、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会用毫米 作单位测量物体。 3、积极参加测量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发 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 点 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难 点 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 学 准 备 橡皮、直尺、1 分硬币、光盘、卡、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师生活动及要求 小 研 究 1、观察直尺上的 1 厘米。 2、数一数 1 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看一看每个小格有多长, 认识 1 毫米。 探究 1 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激 1、比划 1 米、1 分米、1 厘米的长。 2 趣 设 疑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接近 1 米、1 分米、1 厘米。 我们已经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当我们测量更小、更 短或要求测量更准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学生思考 后回答) 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一种长度单位:毫米。 自 主 探 究 1、认识毫米的作用 (1)课件出示橡皮图,提问:这个橡皮有多长?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橡皮 3 厘米多一些。 (2)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橡皮的长度,学生汇报。教师巡 视,重点注意学生测量时是否从 0 刻度开始的。有汇报“不 到 1 厘米”时指出:为了表示比 1 厘米更小的长度,需要引 入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表示方法 (1)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毫米”用“mm”表 示。让学生写一遍“毫米 mm”,并读一读。 (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3、认识 1 毫米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直尺,先看一看直尺上的 1 厘 米,再数一数 1 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看一看每个小格有多 长。 1 厘米中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2)让学生再看一看自己直尺上的 1 毫米。 你知道 1 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 厘米=10 毫米或 1cm=10mm (3)量一量光盘的厚度,感受光盘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因 为 1 分硬币不流通,所以采用光盘代替) (4)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学生 3 汇报。 (5)闭眼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 1 毫米的长。 4、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 学生完成测量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组织学生 交流:测量数学课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 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发给每个小组一摞纸,学生想办法估测这一摞纸有多少张。 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估测方法。 师总结:测量比较薄的物体的厚度时,可以先把几个这样的 物品摞起来一起测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分 享 启 智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练习,再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让学生自学“兔博士网站”,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自学, 你知道了什么? 全 课 小 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 报。 板 书 设 计 认识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1cm=10mm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