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
学科 数学 年级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认知 课时 1
备课
教师
备课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乘交通
工具出行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了解“速度”的意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与路程、时
间和速度有关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
的经验。
重 点
难 点
重点:了解“速度”的意思,学会综合运用时间和速度的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置作业设计及意图
1、利用节假日外出之时,观察路边的指示牌,并了解他们的
意思。
2、查找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学流程及重难点突破
一、看课件图片一起了解各个交通指示牌的意思。
第一幅图:禁止鸣喇叭、掉头、禁止掉头、禁止超车、解除超车、限
速 40、解除限速 40、限高 3.5 米、限重 10 吨。
第二幅图: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道、高速、省道以及服务区和停车场
第三幅图:高速路应急车道禁止停车和各条行车道的限速标志,旨在
引出“速度”。
教学设计
2
二、理解速度
1、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高速路各条行车道的限速,限速指的是限
制汽车的行驶速度,那么谁知道什么是“速度”?
2、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3、学生交流查阅的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4、出示老师查到的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请学生齐读,通过读加深
对“速度”的理解。(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读成:千米每小时)。
5、借助火箭的速度 6.9---16.7 千米/秒引出:单位时间内行驶的千
米数都可以叫做速度。(每分、每秒、每小时……)
三、解决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1、出示例题,学生获取信息,并理解什么是“路程”。
2、分析:求“速度”要知道什么?(时间)所以要先求时间。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画线段图有点难老师加以指导。)
{
4、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计算经历的时间,追问为什么减去 1 小时?(因为 1 小时吃饭汽车
没有行驶),点拨学生计算步骤要完整,下午 3 小时=15 时,要写上。
学生展示线段图的时候,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画的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总路程 540 千米,因为行驶 6 小时所以把线段平均
分 6 份。旨在让所有学生学会画线段图,并通过线段图理解 6 小时行
驶 540 千米就表示把 540 千米平均分 6 份,所以用除法计算。
1、 求出汽车行驶的时间
2、 尝试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3、 求出汽车的速度。
教学设计
3
四、完成课后练一练的 3 道题。
1、第一题跟例题类型相同,重点让学生说出表示的意思:3 小时共行
驶 225 千米,表示把 225 千米平均分 3 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速度
2、第二题是根据速度、时间求路程,也是让学生重点说出表示的意
思:表示有 4 个 80 千米,所以用乘法计算。
3、第三题多个信息解决两个问题,同学们要面临从多个信息中选择
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反思
1、在理解速度的含义,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应该让学生用两
种表达方式读一读,这样更能加深对速度的理解。(例如:汽车的速
度是:80----150 千米/小时,还可以读作:汽车每小时行驶 80---150
千米。)
2、在画线段图时,学生不会,又没有合作意识,不会向本组同
学请教或小组同学之间共同探讨,可见我平时对小组的培养还很不到
位。在这个环节中,我的引导也不是很好,只有部分同学画出来了。
3、课后练习题,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其实,
既然有的学生刚才自主探究的时候没有画出来,在做练习的时候,如
果让学生画一画线段图,不仅可以加深对题的理解,还能巩固孩子们
画线段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