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3 认识千米 课型 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 1 千米=1000 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长度观念的
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 千米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法
学法 启发式、自主探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
师:我们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
1 米=100 厘米
让学生比划一下 1 米和 1 厘米有多长。
2.引入
图片出示:公路上不出现一个一个里程牌及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提问:
这是哪里?你看到了什么?上面写着是什么?你知道 1 千米是多少吗?
揭示课题:认识千米
二、探索新知
1.理解 1000 米=1 千米 提出问题
师:你能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 1:我 1 分钟走了 65 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 20 分钟,我们家到学
校大约是 1300 米。
生 2:我 1 分钟走 67 米,昨天从学校到家走了 15 分钟,我家到学校的
距离大约是 1000 米。
1000 米可以写作 1 千米,千米可以用 km 表示。
1000 米=1 千米或者 1000m=1km
2. 体会 1 千米有多长
(1)说一说
你家到学校不到 1 千米,还是超过了 1 千米?
学校操场一圈是 200 米,几圈是 1000 米吗?
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表较远的路程时,用千
米作单位。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38 页至 39 页“说一说”。学生自性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师让学生说说:通过交流知道了什么?
生 1: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是 6300 千米。
生 2: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 42 千米。
生 3:我们伟大的祖国东西相距约 5000 千米,南北相距月
5500 千米。
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练习
出示补充题目
1. 口算
3 千米、4 千米、50 千米、80 千米,怎样用含有字母的数量
表示?
2. 填空
2000m=( )km 5km=( )m
4m=( )cm 300cm=( )m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完成教材 39 页“练一练”1、2 题
教学设
计
认识千米
1000 米=1 千米
1000m=1km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