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之《登高》学案

ID:718388

大小: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感受诗人情感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及规范答题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朗读吟诵,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 深广的忧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的美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 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由于作者生活年代 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复杂情感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明·胡应麟《诗薮》评价《登高》之语,引出课题,“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 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 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也。” 具体内容见 ppt。 板书课题 “ 登高” 二、初读感知 1.句读及情感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应应该读出那种情感?提问后教师明确: 高亢激昂,第一句 回环婉转;第二句 一气读出,第三句 作延长音;第四句 重读以示沉重;第六句 第五句尾联宜慢读,第七句 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第八句 三、再读研究 1.分析意象、意境等 2.教师提问: 问题一、读前两联,圈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具体内容见 ppt,先分析前 2 句。学生讨论后板书明确 格调高亢 气势恢宏 境界阔大 引导学生继续分析三、四句。学生讨论后板书明确。具体内容见 ppt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提出 2 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具体内容见 ppt: 问题二、 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 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问题三、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 学生讨论后,板书如下明确:具体内容见 ppt 个人(病困潦倒、壮志难酬) 国家(世事艰难) 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 四、三读探究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逐层拔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1.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试比较阅读《秋兴八首(其一)》与《登高》,分析有何异 同? 2.杜甫晚年的律诗有什么特点? 3.杜甫晚年的律诗风格 问题一明确: 《秋兴》与《登高》的异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相同点:感情基调——很浓的悲秋情结。 结构处置——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营造了一个 悲愁萧森的氛围, 使后面的抒情顺理成章,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 用词造句——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 (2)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 壮阔。 2.杜甫晚年律诗特点 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 妙的构思,精炼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 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3.晚年律诗风格:沉郁顿挫 学生讨论后明确。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五、布置练习 比较阅读《望岳》和《登高》的情感异同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