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27.1.1相似图形及成比例的线段课件(共60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27.1.1相似图形及成比例的线段课件(共60张PPT)

ID:717680

大小:1.6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十七章 27.1.1 相似图形及成比例的线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 段的比. 学习目标 全等图形 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即它们的形状 和大小完全相同. 回忆 导入新知 1知识点 相似图形 问题:每组图片中的两张图片有何关系? 合作探究 想一想:我们刚才所见到的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的地方? 相同点:形状相同. 不同点:大小不一定相同.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这样形状相同的. 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具有相 同形状的图形称为: 相似形 例1 图中的相似图形有哪些? 本题依据相似图形的定义求解.观察这些图形,虽 然图(6)与图(12)、图(8)与图(11)极为相似,但是它 们的形状不相同.图(6)“拉长”而不是整体放大变成 了图(12),图(8)“压缩”而不是整体缩小变成了图(11), 所以它们不是相似图形.而图(1)与图(9)、图(2)与图 (4)、图(3)与图(10)、图(5)与图(7)的形状完全相同, 所以它们是相似图形. 导引: 解:相似图形有:图(1)和图(9),图(2)和图(4),图(3) 和图(10),图(5)和图(7). (1)两个图形相似是指它们的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 置无关; (2)全等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不仅形状相同, 大小也相同. 新知小结 1 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 相似吗? 解:相似. 巩固新知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版的8开中国地图与32开中国地图相似 B.亮亮4岁时的照片与16岁时的照片相似 C.用放大镜看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似 D.所有的圆都相似 B 3 下列和如图所示的图形形状相同的是(  )A 2知识点 成比例线段 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 有最简单工具的时候,他们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 捻成绳子.不通过测量,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地把一长 为 50cm 的细线分成两部分,使两部分之比为 2︰3 ,该 如何分? 合作探究 两条线段的比:在同一单位长度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值叫做两条线段的比. 例2 若a=0.2 m,b=8 cm,则a∶ b=________. a=0.2 m=20 cm,a∶ b=20∶ 8=5∶ 2. 5∶ 2 导引: 求线段的长度比,先看单位是否统一,不统一的要 化为同一单位,再把数值进行化简化成最简整数比. 新知小结 • 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 的距离是30cm,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3000km.解: 巩固新知 • 在1 : 1 000 000的地图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5 cm,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5 km B.50 km C.500 km D.5 000 km B 3 某机器零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是21 mm,它的实际长 度是630 mm,则图纸的比例尺是(  ) A.1∶ 20 B.1∶ 30 C.1∶ 40 D.1∶ 50 4 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 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的长度比为(  ) A.3∶ 4 B.2∶ 3 C.3∶ 5 D.1∶ 2 B A 在四条线段 a、b、c、d 中,如果 a 和 b 的比等于 c 和 d 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 叫做成比例 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 a c b d=外项 外项内项 内项 a :b = c :d 外项 内项 a、b、c 的 第四比例 项 成比例线段: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等的线段即 或a :b = b :c, 那么线段 b 叫做线段 a 和 c 的比例中项. a b b c= 例3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成比例线段的是( ) A.1 cm,3 cm ,4 cm ,6 cm B.30 cm ,12 cm ,0.8 cm ,0.2 cm C.0.1 cm ,0.2 cm ,0.3 cm ,0.4 cm D.12 cm ,16 cm ,45 cm ,60 cm 从比例线段的概念入手.作为选择题,可逐个排查.为了能迅 速找到比例关系,可首先对数据按大小排序,以减少试验 的次数.A中的 ,它们不成比例;B中的 ,它 们不成比例;C中的 ,它们不成比例;D中的 , 它们成比例.故选D. D 1 4 3 6 . . 0 2 12 0 8 30. . . . 0 1 0 3 0 2 0 4 分析: 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其基本方法是先排序,后求 比值,再看比值是否相等. 新知小结 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 A.3 cm,4 cm,5 cm,6 cm B.4 cm,8 cm,3 cm,5 cm C.5 cm,15 cm,2 cm,6 cm D.8 cm,4 cm,1 cm,3 cm 1 C 巩固新知 2 【中考·六盘水】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b,下 列数据能构成黄金矩形的是(  ) A.a=4,b= +2 B.a=4,b= -2 C.a=2,b= +1 D.a=2,b= -1 5 5 5 5 D 3知识点 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1)如果 ,那么a c b d= ad bc= 等积式 比例式 内项积=外项积 合作探究 (2)如果 ,且 那么 a c b d= ad bc= 0bd 比例的基本性质常用于比例式与乘积式的互相 转化,关键是把握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新知小结 分析:从比例线段的性质入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5x-4y =0变形为: ,然后利用合比性质变形即得.也可 使用“设参数”的方式,代入后约分即可. 解:∵ 5x-4y=0 ,∴ .∴ 令x=4k,y=5k ,则 例4 若5x-4y=0,则 =____; =____; =____; =____; x y x y y  x x y x y x y   =x y 4 5 =x y 4 5 x y ,y   4 5 9 5 5 x y k k k .x y k k k        4 5 1 4 5 9 9 4 44 5 x ,x y     合作探究 利用比例的性质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当一个题中 出现多个未知数时,常巧用“消元法”求代数式的值; 当条件中出现多个比值相等时,用“中间量法”巧设出 比值是首选的方法. 新知小结 1 (中考·东营)若 ,则 的值为(  ) A.1 B. C. D. y x  3 4 x y x  4 7 5 4 7 4 2 【中考·牡丹江】若x:y=1:3,2y=3z, 则 的值是(  ) A.-5 B. C. D.5 2x y z y + - 10 3  10 3 D A 巩固新知 3 【中考·兰州】如果 (b+d+f≠0), 且a+c+e=3(b+d+f),那么k=________. a c e kb d f = = = 3 • 相似图形的定义; • 判断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一排(排顺序)、二算(算比值或乘积、三判断;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ad=bc;a c b d  1 归纳新知 已知线段a=3,b=5,c=7,则a,b,c的第四比例项x= ________. 2 易错小结 35 3 易错点:忽视线段成比例的顺序性. 易错总结:要求a,b,c的第四比例项x,就有a∶ b=c∶ x, 所以x= ,切勿看到线段成比例就分类讨论,从而造 成错误. bc a 形状相同 放大或缩小 课后练习 【答案】C A 比 长度的比 比 B B A bc          B A C 再见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