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认识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
长,路程、时间、速度”等生活情境,从变化中看到“不变”,理
解正比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初步体
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体会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
2、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分析,归纳。
学法:自主探究,交流。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本 43 页“你知道吗”。学生阅读,提问:泰勒斯
测量金字塔高度的道理是什么?
二、探究、交流:
(一)探究活动一
1、集体填表,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存
在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集体交流。
预设:生: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 4 倍;
生:正方形的周长与它边长的比不变;
生:正方形的边长每增加 1 厘米,它的周长都增加 4 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它的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
2、独立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存在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集体交
流。
3、议一议: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探究活动二
1、一辆汽车以 90km/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
表填写完整。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km 90 180 270 360
2、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3、思考:你能够用公式表示这一规律吗?
教师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小结: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的?
(三)举一反三:第一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
长成正比例吗?
四、练习巩固:
数量/个 1 2 3 4 5 …
总价/元 45 90 135 180 225 …
2、课本 42 页练一练第一题。
a 1 2 8 14
b 1.5 7.5 18
5、引导学生理解“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的道理。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绩优学案正比例(1)
七、板书设计:
正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
例。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不一定),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
成正比例。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所以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竿影的长/竹竿的高=0.4(一定),所以竿影的长和竹竿的高成正
比例。
a/ b=7(一定),所以 a 和 b 成正比例。
y/x=k(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