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
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
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北三省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于其他地形区
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并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的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已
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
所增加的情况下,学生对本节课有了一定基础,但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辅导为主,帮助学生实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4.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
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辨证思考问题,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上述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采用的主要有读图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等化难为
易,让学生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学法: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主要采用的有自主探究法、实验法、
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上课之前我会播放黄土高原泥塑和《黄土高坡》MV 引
入,使学生对黄土高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容易抓住学生思维,进入学习状
态。
【新课讲授】
1.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引导学生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简笔
绘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说出自己了解
的“黄土风情”。
如:窑洞、信天游
2.风吹来的黄土
(1)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剖面,引起学生思考,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展示并讲解黄土“风成说”。
(2)图片展示黄土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3.严重的水土流失(重难点)
播放图片,请学生概况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讨论说明原因。
第一步: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实验目的: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要求:分为六组,每两个小组分别负责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木板、粘土、沙土、一些水草、可 以调节出水量的水管。
实验过程:实验 1:
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 2: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降水量下,下垫面的性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 3:
实验内容:相同坡度和下垫面形性质下,雨量的大小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过程:分为六组,每两个小组分别负责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 进行
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实验 1: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 2:沙质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 3:雨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评价:实验较简单,易操作,实验结论明显。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第二步: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展示黄土高原今昔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自由阐述
七、板书设计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风情”
3.黄土“风成说”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比较简洁,主要采取纲目式,然后我会
找一位学生根据我的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