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液复习第一课时 学案
考点 1: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例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 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两种液体混合经充分振荡后一定得到溶液
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
1、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考点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常温下将 100mL 饱和 Ca(OH)2 溶液加热到 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某一时刻,某盛放 NaCl 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 NaCl 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 NaCl
的饱和溶液
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2.在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将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考点 3.溶解度曲线
例 3(2014•达州)如图表示 X、Y、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 中含有少量 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 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是 Y>X>Z
C.t3℃时,X、Y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X
D.t3℃时,等质量的 X、Y 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
溶液质量 X<Y
3.右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 t2 ℃时, 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当 A 中混有少量 B、C 时,可采用 的方法除去它们。
(3)t2 ℃时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2
能力提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来
源:Z*xx*k.Com]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4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
(2)20℃时,称取 31.6g KNO3 固体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 31.6g KNO3 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
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当 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 时,提纯 KNO3 所采用的方法是 。
(4)将等质量 KNO3 的饱和溶液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从 60℃降温到 2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
确的是(填序号) 。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KNO3>NaCl C.溶液质量:KNO3<NaCl
2、右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
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2) 将 t1℃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
温度升高到 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3)A 中含有少量的 B,若要提纯 A,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
方法是 。
(3)t2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2 实验过程中,B、C、D 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 向 B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 30 g 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
t1 t2 温度/
溶
解
度
/g
30
A
B
C
3
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