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课件(23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课件(23张)

ID:717335

大小:824.3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 于 小 说 •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 剧本 •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 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 学体裁。 •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描写手法: 按内容:语言 动作 肖像神态 心理 细节 环境(景物) 按技巧:工笔 白描 侧面 正面 •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 情节模式: 完整模式: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 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 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 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 枪自杀。 •“人尽可以被毁灭, 但却不能被打败” • -- 海明威《老人与海》 初步阅读小说: (1)人物: 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 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老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 和缺点各有哪些? (2)情节:我与老人的四次对话 (3)环境: 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战 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 叙述视角。 •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 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 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 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 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 讲述故事。“作者、叙述者、 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 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 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叙述人称。 •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 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 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 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 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 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 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 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 •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 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 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 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 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 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 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分析: •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 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 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 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 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 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 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 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 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尽管没有一 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 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 •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 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 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 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 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 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 “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 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 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 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 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 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他认 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 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 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 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 (一)“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 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 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微笑”——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 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 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 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 (二)“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 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 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 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 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讨论: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 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 (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 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那边我没有熟人”。 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 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 欲望减退了。 (三)“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 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 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 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因为在这简单的疑问背后深深隐藏着老人对动 物的同情、担忧。 老人“没家”,也就意味着没有亲人,那些动 物是与他相依相伴的。但是,战争来了,人们 自顾自的逃离,动物是最无助的,被人们抛弃 在战火中。 讨论:这位老人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自保, 为何还念念不忘他的那几只动物? 在老人眼中,动物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一 样可贵的,老人博大的爱心,闪耀着人性的 光辉。 与残害生命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命 何其可贵,战争多么残酷! (四)“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 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讨论: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 含了怎样的意思? “只是”意味深长。这里交织着一种“怨” 与“冤”的情感: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 了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个 “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 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 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 要袒露出来。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 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 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的。 主题 • 无言的等待,无辜的痛楚 •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