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盐去哪了----碳酸钠篇》说课稿
一、说课程内容:本节内容是分别学习了酸、碱、盐性质后,对酸、碱、盐
三类物质性质的综合应用。涉及了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钙
等多种物质性质和物质间转化关系。包含了物质变质、物质检验、物质除杂和物
质保存等多方面知识;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的实验探究能力。
可以说容量大、方式活,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己积累了一些对碳酸钠化学性质的
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化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而本课是将物质的鉴别、检
验、除杂、保存浓缩到一节课中,学生不仅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更要在学习中
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获得结论的艰辛和快乐,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
神。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深化碳酸钠的有关性质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
认识,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碳酸钠的鉴别、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及如何除杂的讨论、实
验,归纳小结,培养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创新实践过程中
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碳酸根离子的鉴别;2、混合的分离及除杂。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同学们的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
成。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本节课的
教法和学法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教师重情境创设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实验操作等课堂活动,做
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目标解读→独学录疑→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组间展示→点拨
提升→课堂反馈
七 说板书设计
生活中盐去哪了----碳酸钠篇
学习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任务不同
鉴别碳酸钠
溶液和氯化钠溶
液
检验氢氧化钠
溶液是否变质
检验变质的
氢氧化钠溶液是
否完全变质
试剂不同
石蕊、酚酞、
PH 试纸
稀盐酸、氢氧
化钙溶液、氯化钙
溶液
稀盐酸(少
量?)
酚酞(?)
氯化钙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酚酞(?)
氢氧化钙溶
液(?)
氯化钙溶液
(?)
实验目的
不同
检验碳酸根
离子
检验碳酸根离
子
除去碳酸根
离子
八、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复习型实验探究,学生已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一些性质,具有
了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成分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设计的过程想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证明一瓶久置的氢氧化
钠溶液的成分,体验探究的快乐。将一个溶液成分确定设计成自主探究性的实验,
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探究获得结论的快乐。二是调动学生
的求知欲。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
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
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三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
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
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
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