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复习——信息分析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除杂的原则,会选择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三、学习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由我和大家共同来总结中考化学中经常出现
的几种信息分析题,如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除杂题、图像题、
一步反应题、运用质量守恒题等。
【引出目标】除杂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选择题,
分值为 2 分。因此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要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和原
则,能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探究过程】
1.判断除去下列物质中的的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所需的试剂和方
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H2(HCl) 通过盛有足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B CO2(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后,干燥
D CO2(CO) 点燃
E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F O2(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G N2(O2)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aO 粉末(CaCO3)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B CaO 粉末(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C NaCl(CaCl2) 加入适量 K2CO3 溶液,再过滤、蒸发、结晶
D NaOH(Ca(OH)2) 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再过滤、蒸发、结晶
E NaCl(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F NaCl(Na2CO3) 加入适量 C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蒸发
G KNO3(NaCl) 溶解、蒸发
小结一:1. 熟记配对离子。
2. 决定应除哪种离子,并选取它的配对离子。
3. 若杂质和原物质有共有离子 a,除杂质选取的配对离子
是 b,则由 ab 组成的试剂即为所求;若杂质和原物质没有共有离子,
则除杂质选取的配对离子必有两个,这两个配对离子组成的试剂即为
所求。
小结二:①不增,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减,不
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把杂质变成沉淀、气体和水 ⑤最好,
所选用的方法在保证除去杂质的同时,最好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引出目标】图像题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选择题,
分值为 2 分。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能掌握解答图像题的一般方法和原
则。
【探究过程】
图像分析问题综合性很强,通过直角坐标系体现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
量关系。这类问题一般作为各地中考选择部分的压轴题出现,区分度
较好。对于这类问题除了熟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关注图像问题的主
要考查方向:两轴三点,变化趋势。
两轴:坐标轴分别表示的确切含义
三点:图像的起点,终点,转折点(一般表示完全反应)
变化趋势:变大,变小,不变
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
1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
B.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0
溶液pH
7
水的质量/g
A
0
氯化铜的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B
0
溶液质量/g
时间
C
0
沉淀的质量/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D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 pH 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
质量关系[来源:学科
25.下列 4 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B C D
向一定量稀H2SO4 中加
入NaOH溶液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
KMnO4固体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中加入Na2CO3溶液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
入H2O2溶液
、2012 北京中考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
化锰中加入过氧
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
的稀盐酸中分别
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