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巩固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2. 进一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运用金属的活动性解释与生活、生产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讨论、归纳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
2.增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加强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2. 通过设计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
难点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复习目标
学生阅读
了解中考要求,明确本节课所要掌握
的内容
创 设 情
景
黄金饰品的假货单纯以颜色、外形看似与黄金并与多大差
别,所以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之宝”(铜锌合金)
骗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真假
黄金?(走迷宫)
学生 思考,讨论得出方案:
知 识 归
纳
[归纳]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2、 金属能与酸反应;
3、 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
[分析]化学方程式
[归纳] 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化
合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置换反应)。
反应的条件:
1 活泼金属(排在 H 前面的金属)
2 酸一般指盐酸或稀硫酸
3、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置换反应)。
反应的条件:
1 金属:前金换后金(K、Ca、Na 除外)
2 盐:可溶性盐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运用
K Ca Na Sn Pb (H) Pt Au
1、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练习]现有 X、Y、Z 三种金属,把 X、Y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Y 产生气体的速率比 X 快,把 Z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
梳理,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
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顾,巩固,熟记
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正确的是( )
A.X>Y>Z B.Y>Z>X C.Y>X>Z D.Z>Y>X
2、进行除杂或物质的检验
[练习]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
FeSO4、CuSO4 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
晶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3、金属与酸反应的图象题
[归纳]①等金足酸,产生 H2 的质量与 成反比;
②等酸足金,产生 H2 的质量
(1)判断下列图像是否正确
(2)根据图像判断
4、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练习]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Fe、Cu、Ag 三种金属
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4 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
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练习,学生代表回答
思考,回答
引导下进行归纳
分析
了解此类题型,
明白相应的解题方法
分析
了解此类题型,
明白相应的解题方法
思考,回答
归纳相应的解题方法
小结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学生梳理知识
练习及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