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究: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
教学目标:
1.学会检验混合物中某物质的基本方法,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通过对鸡蛋壳中主要成分的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对实验进行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检验混合物中某物质的基本方法,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会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
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尝试进行误差分析,对实验进行改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某同学将鸡蛋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发现鸡蛋沉
到杯子底部,表面产生气泡;过一会儿鸡蛋上浮至液面,
后又迅速下沉至杯子底部,过一会儿鸡蛋又上浮至液面
后迅速下沉至杯子底部,重复上述现象;经过一段较长
时间,鸡蛋表面气泡越来越少直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
鸡蛋不再上浮;捞出鸡蛋发现蛋壳变软,但仍有一层膜
存在。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鸡蛋壳主要
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鸡蛋壳主要成分是 。
【设计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鸡蛋壳主要成分
是 CaCO3。
思路: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分别验证 Ca2+和的存在。
检验 CO3
2-:取少量鸡蛋壳放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观察现象。然后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再观察现象。
【查阅资料】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
焰呈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在化学上,
可以应用焰色反应来检验一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检验 Ca2+:取一块鸡蛋壳,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
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实验结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
【演示实验】
【数据处理】测定鸡蛋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观察实验
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
因
进行猜想,鸡蛋壳的
主要成分是 CaCO3
讨论:实验的方案,
尝试设计实验
没学过的知识点,知
道要查阅资料,利用
资料中的知识进行实
验设计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利用一道课后习题
中的实验引入,进行
科学探究
对鸡蛋壳成分进行
定性探究
检验 Ca2+ 初中化学
没有涉及,此处衔接
高中知识,拓展学生
知识面,提高学生复
习课中兴趣
~
2
~
思路:加稀盐酸溶解,根据产生的 CO2 质量,求 CaCO3
的质量。
获取 CO2 质量的方案:增重法。取一定质量的粉碎鸡蛋
壳,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氢氧
化钠溶液.洗气瓶内物质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 CO2
质量。
进行计算:取 10 克鸡蛋壳(主要成分为 CaCO3)与足量
稀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 4.18 克,求鸡蛋壳中 CaCO3 的质
量分数。(Ca:40 C:12 O:16)
【查阅资料】碳酸钙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大约占蛋壳
质量的 83%—90% 。
【反思交流】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 (填
“偏大”、“ 偏小”或“一致”),原因是 .
讲解:测定 CaCO3 含量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
①稀盐酸挥发出少量 HCl 气体。
②导出的 CO2 气体带有少量水蒸气。
③CO2 密度比空气大,有少量沉在锥形瓶底部,不能进
入洗气瓶。
④CO2 流速过快,NaOH 溶液未能完全吸收生成的 CO2。
⑤装置尾端有空气进入洗气瓶。
使测得 CO2 质量偏大的原因有 。
使测得 CO2 质量偏小的原因有 。
明确误差产生的原因后,尝试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
【得出结论】1.蛋壳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约占蛋壳
质量的 83%—90%,以及极少量的磷酸钙、磷酸镁等无机
物;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质等有机物。
2.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拓展与提升】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理解科学探究中数据
获取的方法,从反应
本身寻找相关物质的
质量
计算
互相批改,规范格式
思考:为何会有误差
交流和讨论
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
从不同的原因分析误
差的可能性
对 实 验 装 置 进 行 改
进,以获取正确结果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
思路,体会科学探究
的过程
对鸡蛋壳成分进行
定量探究
对学生的化学方程
式计算进行训练,对
计算格式等强化规
范
对误差产生的原因
进行分析,培养学生
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中不严谨方面的能
力,并尝试对实验进
行改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涉及完整实
验的能力
总结科学探究的一
般思路,体会科学探
究的过程
~
3
~
1.将蛋壳放到花盆里,不但能保湿土壤,还能为植物提
供养料。
2.用打火机把鸡蛋壳烧到微黄后,再碾成粉末,然后撒
到蚂蚁出没的地方,就能和麻烦的蚂蚁说再见了。
【反馈检测】
化学兴趣小组对鸡蛋壳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鸡蛋壳中其他
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
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 BaCO3 沉淀的质量,以确定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的名称是 。
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
( 2 ) C 中 反 应 生 成 BaCO3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D 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
是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 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
置
(4)实验中准确称取 2.4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
测得 BaCO3 的平均质量为 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
进行练习,巩固提高
利用类似的习题对
本课所教授内容进
行反馈练习,巩固和
提高
~
4
~
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 质量,只测
定装置 C 在吸收 CO2 前后的质量差,也可确定碳酸钙
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
原因是 .
板书设计
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探究: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