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 液液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重点难点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 CuSO4 为蓝色 FeSO4 为浅绿色 Fe2(SO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2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11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液体是溶剂 。。
((2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3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作)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
液,一般指的都是液,一般指的都是水溶液。。
3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表现为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表现为温度降低,
氯化钠溶解时,温度不变。
44、乳浊液和乳化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乳化现象是指油类物质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现
象。
(3)乳化现象并不是溶解
(4)乳化剂的作用是阻止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
习题
11、、判断正误判断正误
((11)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22)溶液都是液体)溶液都是液体 (( ))
((33)溶液的特征是无色透明)溶液的特征是无色透明 (( ))
((44)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能是一种)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能是一种 (( ))
2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A、豆浆、豆浆 BB、牛奶、牛奶 CC、矿泉水、矿泉水 DD、果酱、果酱
33、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B、溶剂一定是水
C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4、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
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
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二、溶解度二、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
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
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概念的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 100g 溶剂里。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某一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4)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
随着温度的升高:
66、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
同而变化。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
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随堂练习
1.要使 KNO3 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水 B 增加 KNO3 C 不断振荡搅拌 D 升高温度
2.25 ℃时 50g 水最多溶解 5gA;60 ℃时,100g 水最多溶解 10gB,则比较 A,B 溶解度大小
为
A.不能比较 B. A=B C. A>B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