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课题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会借助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了解有关直线垂直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
方法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
点
重点:垂直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难点:垂线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垂直定义
二、画垂线
三、垂线的性质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走进生活,引入课题
观察下面三个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线吗?他们
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垂直:
垂足:
垂直符号: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动手画一画 1:
工具 1:你能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在一张白纸上画
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工具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
垂直的直线吗?说出你的画法和理由.
工具 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
试看吧!请说明理由。
动手画一画 2:
问题 1:请画出直线 m 和点 A,你有几种画法?
问题 2:过点 A 画直线 m 的垂线,你能画出多少条?
归纳:
1.点 A 和直线 m 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2.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引导学生从身边
熟 悉 的 图 形 出
发,体会到生活
中大量存在特殊
的相交线——垂
直
相同的问题可以
借助不同的工具
不同的方法来解
决,启发学生的
思维,引导学生
透 过 现 象 看 本
质。通过画、折
等活动,进一步
丰富对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的认识
在网格中画垂线
要下结论
关 注 学 生 在 画
图过程中的不良
习 惯 并 及 时 纠
正;参与到学生
中进行讨论,及
时 捕 捉 好 的 资
源,充分利用多
媒体进行展示,
学生充分发表
自己的见解,
清晰的表达自
己的想法
动脑思考,动
手操作
动脑思考,动
手操作,小组
讨论
垂线的性质:
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第三环节 学以致用,步步为营
请动手画一画 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上由 A 向 B 行驶,M、N
分别是位于公路 AB 两侧的两所学校。
问题 1:汽车行驶时,会对公路两旁的学校造成一定的
噪音影响。当汽车行驶到何处时,分别对两个学校影响
最大?在图中标出来。
问题 2:当汽车由 A 向 B 行驶时,在哪一段上对两个学
校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问题 3:在哪一段对 M 学校影响逐渐减小而对 N 学校影
响逐渐增大?( 用文字表达)
第四环节 综合应用,开阔视野
问题 1: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能说说
注重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画图
是否合乎要求,
关注学生是否掌
握了“比较线段
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会
“新知识都是由
旧知识解决的”
这一重要方法,
在 小 组 交 流 期
间,重点帮扶在
理解上有困难的
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画
图的好习惯,而
且要培养学生善
于从复杂的题目
中分离出简单的
小题目,从而各
个击破,化难为
易
强调画垂线都要
下结论
先独立思考、
动手操作,然
后积极参入讨
论
明确垂线的性
质和点到直线
距离的定义
思考
作图找点
语言表达
说其中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问题 2:如图 2.1-5 已知∠ACB=90°,即直线 AC BC;
若 BC=4cm,AC=3cm,AB=5cm,那么点 B 到
直线 AC 的距离等于 ,点 A 到直线 BC 的距
离等于 ,A、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
你能求出点 C 到 AB 的距离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组合作交流.
问题 3:如图 2.1—6,点 C 在直线 AB 上,过点 C 引两
条射线 CE、CD,且∠ACE=32°,∠DCB=58°,则 CE、
CD 有何位置关系关系?为什么?
第五环节 学有所思 反馈巩固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还有哪些困惑?
A B
C
2.1—5
引导学生利用所
学知识思考
思考
独立完成
巩固反馈
1.如图 2.1—7 中,∠BAC=90°,AD⊥BC 于点 D,则下
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点 B 到 AC 的垂线段是线段 AB;②线段 AC 是点 C 到
AB 的垂线段;
③线段 AD 是点 A 到 BC 的垂线段;④线段 BD 是点 B 到
AD 的垂线段。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2. 如图 2.1—8 中, 点 O 在直线 AB 上,OE⊥AB 于点 O,
OC⊥OD,若∠DOE=320,请你求出∠EOC、∠BOD 的度
数,并说明理由。
D
C BA
E
2.1—6
2.1—8O
D
E
C
B
A
给学生足够时间
完成,巡视,发
现问题
2.1—9
2.1—7
3. 如图 2.1—9 中,点 O 在直线 AB 上,OC 平分∠BOD,
OE 平分∠AOD,则 OE 和 OC 有何位置关系?请简述
你的理由。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能力延伸
A 同步 P38-P39 1、2、3、4、5
B 同步 P40 6
OA B
C
D
E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