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教案兼教学实录(有配套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大学》的基本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2、理解《大学》中 “三纲”、“八目”的涵义并了解这些内容间的逻辑
关系。
一、导入课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
《大学》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释。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领会
《大学》为人处世的精妙。
二、学习目标
过渡:(心中有目标,学习更高效。齐读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点一个学生读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音频,吟诵进入大学之境!
三、吟诵入境
四、内容回顾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相关的文化常识,通读了全文,结合注释疏通
了文意。接下来,我们回顾检测一下相关的内容。(出示下面内容)
1、四书五经分别是:
2、《大学》和《中庸》是 中的两篇。
3、解题:“大学”是古代 ,与小学
相对而言,教以穷理、 、 、
之道 。
• 字词解释:
• 1.小人闲居为不善
• 2.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 3.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4 .莫知其苗之硕
• 5 .其机如此
(好,快问快答! 你掌握的很牢固!非常准确!)
五、文本探究
大学,是古代天子所设学校,是大人之学,大学的宗旨是什么?培养目标是
怎样的呢?让我们解读文本,理解《大学》的内涵。
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自主学习并进行展示。(5 分钟,师巡
视,与学生探讨并适当指点。)
1、 大学之道是什么呢?(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板书)
明明德——儒家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善良美好,人之初,性本善;
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
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
新民——的意思是使人民去旧更新。 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
还要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去帮助、教化他人,要使别人“去其旧染
之污”,重做新人。
明明德说得是个体,新民说得是群体。
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新民”都要达到至善
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
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明明德和新民是止于至善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三个纲领构
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
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 (板书递进
符号)
2、 怎样才能实现“大学之道”呢?
知止而后有定(目标,志向) 定而后能静(宁静)
静而后能安(自安) 安而后能虑(思虑周详) 虑而后能得(收获)
这是要达到“至善”思想上的变化过程。那么,行动上需要怎么做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是“大
学之条目也”。
3 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修齐治平”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要达到身修需要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些步骤,它们是的
目的是“修身”。
修齐治平中,修身是根本和基础,因为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
就不可能完成他对家庭和社会承担的责任。齐家指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
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修身在八目中处于中枢的位置,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者的发展终
点,对应的是三纲中的明明德阶段。它又是后三者的发展起点,对应的是三
纲领中的亲民阶段。
总之,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循序渐进的思想体系,其中前一个阶段
是下一个阶段的条件,后一个阶段则是前一个阶段的目的。只有通过格物致
知,摆脱外在的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的
精神境界得到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终完成为国建
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 归纳:“三纲八目”
•三纲:指大学的宗旨和原则
•八目:指从八个方面阐述实现“三纲”的方法 。
六、联系现实,合作探讨
过渡:《大学》在元代成为官方确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
书,成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除了“三纲”、“八目”之外,《大学》还阐释了“诚
意”、“慎独”、“推己及人”“以德为本”等主张,接下来,请大
家结合下面这些句子,联系社会现实和学习生活,说说这些思想主张
的现代意义。前后同桌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好之后就安静
地坐好,举手准备发言,汇报讨论成果。(出示下列内容)
• 如何理解下面几句话?说说这些思想主张有何现代意义。
• 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2、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3、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
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
的情况。“慎独”的现代意义是:即使在独处时也要自觉严格遵守社
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品德高尚的
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
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
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
语·子路》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
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美德是根本,财富是枝
叶。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习近平到北京大学同大学生对话时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
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
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
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七、课堂小结
《大学》中所体现的治学修身思想与家国学说,与时下广泛开展的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呼应关系。从这一点上来看,
儒家学说的重要意义,远远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这需要青年一代努力为往
圣继绝学,这样才能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八、课后作业:
联系社会和自身生活,围绕诚意(“慎独”)、“正心”“修身”
其中一个主题,谈谈你的认识,并写成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段。
要求: 1.请先说明你的观点; 2.引用《节选》中的句
子。
九、 推荐书目
十、在诵读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