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型:新授课
教材与学
情分析
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和一只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结合故事,使学
生了解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体会分数来自于生活,我们的身边就
有分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
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
示简单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的一部分。
教学方法 探索
课前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纸。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一、 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引出课本中
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
并要求把图中的事情编
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由学生讲故事中的“一
半”引出“二分之一”,
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
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的其他事物,在学生交流
的基础上,教师说明:二
分之一也是一个数,叫做
分数。并提出本节课的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
吃什么吗?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
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一个关于小猴子
与桃子的故事,请看课本第 102 页
上的三幅图,自己编成一个故事讲
给同学们听,好吗?
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请几
个人讲故事,教师给予积极地评价
或参与讲故事。
师:刚才故事中两个小朋友把桃子
分给猴子以后,每人吃了一半。生
活中人们常说的“一半”,也可以
说是“二分之一”。
教师板书。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
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说半个馒头,半个西瓜等。
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可以用二
习任务。
二、 学习新知
1. 认识二分之一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
方形纸,提出把它平均分
成两份,并把其中的一份
涂色的要求,学生独立完
成。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
做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
不同分法的机会,可把不
同分法的长方形纸贴到
黑板上。
(3)讨论涂色部分是这
张纸的几分之一,在学生
形成共识后,教师介绍二
分之一的读写方法,并板
书出来。
(4)介绍分数的读法,
提出 1/2 表示什么的问
题,师生进行讨论。
2. 认识三分之一
(1)提出将长方形纸平
均分成三份,并且把其中
分之一来表示的事物,老师告诉你
们,这二分之一也是一个数,叫做
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
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提出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并把其中
的一份涂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对有
困难的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
师;同学们做的多非常好,谁愿意把
自己做的让全班同学欣赏一下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做法: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几种
分法,谁能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
纸的几分之几呢?
同学们可能都说是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棒,虽然这几种分法
不同,但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二
分之一。
师:二分之一可以用一个分数表示,
同学们请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个
分数的。
边说边完成板书:记作 1/2
师:这个分数就读作二分之一。谁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2 表示什
么?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规范。
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涂色的 1 份就可以用 1/2 表示。
师:刚才同学们把长方形纸平均分
成两份分得很好,大家能不能把长
方形纸平均分成 3 份,并把其中的 1
的一份涂上颜色的要求,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学生不同的分
法,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
不同的分法的机会,把典
型的做法贴到黑板上。
(3)提出问题,先让学
生试着说,然后教师说
明。
3. 认识四分之一
(1) 教师提出问题(3)
的操作要求,并鼓
励 学 生 自 己 试 着
用分数表示。
(2)交流学生操作和写
出的分数,要让学生说一
说是怎样做的,用分数表
示时是怎样想的。
4.提出要求,然后全班交
流,说一说怎样做的,用
分数表示时怎样想的。
份涂色呢?
学生对于平均分 3 份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巡视指导,必要地话进行全班
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涂色的长方形纸给
大家欣赏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分
的?怎样涂色的?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法。
师:刚才大家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
分成 3 份,把其中 1 份涂色,那么
这张长方形纸上的涂色部分就可以
用一个什么分数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根据 1/2 的意义,说用
1/3 表示,如果说不出,教师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
均分成了 2 份和 3 份,现在请大家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4 份,把
其中的 1 份涂色,并试着用一个分
数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做,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涂色的
纸和写出的分数?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只要对就
给予肯定。重点说一说用分数表示
时,是怎样想的。学生说不完整,
教师补充。
师:刚才,同学们把 1 张长方形纸
平均分成 2 份、3 份、4 份,并把其
中的 1 份涂色,我们认识了 1/2,
1/3,1/4 这几个分数,现在请同学们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 5 份和 6
份,把其中的 1 份涂色并用分数表
示出来,这种分法有些难度,同学
们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做,教师个别指导,最后全班
交流。
三、 归纳整理
1.提出议一议的第 1 个
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意见。
2.提出第 2 个问题,鼓励
学生大胆发言。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 1 题,辨别
哪些图形是平均分,哪些
图形不是平均分,为什
么?重点让学生回答“为
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和表示
涂色部分的分数,谁能说一说这些
分数中的 2,3,4,5,6 这些数表示什
么意思?
只要学生说的对教师就给予肯定。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
和表示它的分数,你发现平均分的
份数和每份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
系?
学生:平均分的份数少,每份的面
积就大;平均分的份数多,每份的
面积就小。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 104 页,看
练一练第 1 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哪些图形是平均分,哪些图形不是
平均分,为什么?
生:第 1 个图形不是平均分,因为
图形中每份的大小不一样。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主动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一个简单的分东
西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
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
平均分开始,从 4 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到 2 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再到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
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月饼用数怎样表
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在学生认识了 1/2 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
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用不同的图
形创造二分之一,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接着,通过用正方形
纸创造不同方法的四分之一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
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
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
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
大了,在学生反馈和动态生成中我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
当的调整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
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
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
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
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
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
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出示 1/2
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
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引导学生去理解、体
验分数的一样,比如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1”、“2”、“/”分别表
示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的意义。在练
习设计中虽然有层次性,但还缺少趣味性和创造性,应该再多
动点脑筋。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
而有效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