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记住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知道物质溶解时有能量变化,认识乳化现象了解常用除污方法与原理。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方法及相互转化的条件。
(4)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会利用溶解度曲线图对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
溶解度进行分析和做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完善知识点表格过程中逐步构建
出《溶液》的知识网络图。
(2)在复习知识点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归纳、概括、列表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在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应用和巩固知识。
(4)通过对近三年北部湾四市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问题寻找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课时: 1 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完善中考知识点表格逐步构建出《溶液》的知识网络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很多知识是属于了解层次,但是介绍的知识范围比较
广。145 班的孩子思维活跃,纪律性好,有些同学表达能力较好,但是比较粗心、融汇贯通的能力不
强,并且有一部分同学还没有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如果溶液的单元复习课一开头就直接建构
知识框架,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为此,我设计了溶液复习课的导学案,用列表归纳的方式把中考知识
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上历年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到复习阶段,学
生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接触化学时的热情,我又通过创设小李同学遇到的一系列生活问题情境,以故事
的形式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完善知识点表格过程中逐步构建出《溶液》的知识
网络图。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去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有利于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列表归纳→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论→展示应用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明确复习内容
【情景一】:展示中考百日
誓师大会图片
【情景二】:引入小李学习
的故事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课
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
努力拼搏的意愿。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一,引出“溶液”
知识表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巡视学生归纳知识情
况。
(1)学生齐读:问题情景一
(2)学生边回忆边填写知识
点表格,并完成相应练习。
(3)展示学生归纳完善的知
识点表格。
让学生学习运用归
纳、概括、列表等方
法对获取的信息进
行加工。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二,引出“常用
除污方法及原理
比较” 的知识表
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 引导学生查找关键词。
(1)学生齐读:问题情景二
(2)学生勾画出知识点表格
中的关键词,并完成相应练
习。
通过比较关键词,让
学生认识到除污方
法不同运用的原理
也不同。体会到化学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三,引出“溶解
时吸热、放热现
象” 的知识表
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 提问个别学生。
(1)学生齐读:问题情景三
(2) 学生边回忆边填写知识
点表格,并完成相应练习。
(3)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情景,发展
学生的创新思维。让
学生学会从个别现
象归纳出一般规律,
再从一般规律找出
个别现象的学习方
法。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四,引出“饱和
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 的知识表
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巡视学生归纳知识情
况。
(3) 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并
完善知识表。
(1)学生齐读:问题情景四
(2)学生边回忆边填写知识
点表格,并完成相应练习。
(3)小组一起交流并完善知
识点表格,最后汇报交流的
结果。
在解决生活问题过
程中,让学生学习运
用比较、观察、实验
等方法应用和巩固
知识。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五,引出“溶解
度” 的知识表
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巡视学生归纳知识情
况。
(3) 提问个别学生。
(1)学生齐读:问题情景五
(2)学生边回忆边填写知识
点表格,并完成相应练习。
(3) 学生回答问题。
分析例题,培养学生
的信息加工能力。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六,引出“溶解
度曲线的应用”
的知识表格。
(1) 播放视频“蜂蜜结晶”。
(2)展示问题情景。
(3)巡视学生归纳知识情
况。
(4) 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解
释。
(1) 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齐读:问题情景六
(3) 学生边回忆边填写知识
点表格,并完成相应练习。
(4)学生分组交流并提出疑
问。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七,引出“当外
界条件改变时,
溶液中各成分的
变化情况表” 的
知识表格。
(1)展示问题情景。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完
善知识点表格,最后汇报交
流的结果。
通过列表对比,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八,让学生模仿
历年考题,设计
出应用溶解度曲
线解决问题的相
关题目。
(1)展示问题情景。
(2)巡视学生出题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问
题设计,与同组同学相互比
较,并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组
内所有设计的题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
价。
课堂小结,反思
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把八个有关
“溶液”的知识点串联起
来。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构建“溶
液”的知识结构图。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
价及反思本节收获。
创 设 问 题 情 景
九,布置课外作
业。
展示教师根据小李学习化
学的故事编写的探究题。
学生课外完成练习,组长注
意检查。
让学生再走小李的
学习化学之路,体会
探究学习的辛苦与
成功的喜悦。对化学
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有更深刻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校中考备考复习第一阶段是分单元复习,第九单元《溶液》的特点是知识点较多、较碎,但有
一定的规律,经过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单元的考点知识,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了“填写
知识点表格 针对性考题训练 构建知识框架网络图”的三步复习教学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造性地运用了“听故事学化学”的形式:
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本节课,我把与溶液相关的生活事例编成一
个小李同学学习化学的故事,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课本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由浅入
深,一步一步地掌握、应用、巩固《溶液》的基本知识点。由于选取的事例接近同学们的生活,比
起纯粹的语言描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易于接受和理解,还意识到化学是一门有用
的学科,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应用,而不是简单地去应付考试。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
溶液分类
溶解吸、放热现象
乳化作用及除污方法
概念、特征、组成
溶液
饱和溶液
二、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本节课,我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与探究和小组交流与讨论为主,老师的解惑、纠正为辅,把
课堂交给学生来完成的。复习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整合和梳理已学知识,使凌乱、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双基。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能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反思领悟,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最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
了升华。
三、 依托导学案,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学习设想。
本节课,我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复述知识,而是设计导学案,把本单元分成七块知识点,再以表格
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并补充完善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同时完成针对性练习。导学案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
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设计有学生出题环节,由于时间掌握不好,只能留到下一节课完成。
2、本节课,我原本设计让六个小组分别展示一个知识点表格,然后全班检查,但是印刷导学案
的纸颜色扁暗,投影不清晰,我只能让组内交流,这个遗憾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准备很重要。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该节复习课内容的重难点,釆
用灵活、多样的复习教学方法,肯定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我
进一步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如语言不够精练、规范,课前准备不周全,时间掌握不好等。我相信在以
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加强自我提高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