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0 0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 说 课 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选自人教版一年级
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
一课前,已能数出 100 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
100 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 100 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
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 100 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
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 100 这个数有多大
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
题 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 100 以内
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 100 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
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 100 以内数,建立 100 以内
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
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
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 100 以内数概念,正确数出 100 以内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教具学具准备:
100 根小棒,10 根橡皮筋 多媒体课件一个。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
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
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
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主要按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班一共有 65 名同学,如果用 1 根小棒代表一个同学的话,
需要多少根小棒?
师:请学生各自独立数出 65 根小棒(生数,老师巡视学生汇报自己
的数法,可能的答案是一根一根数,二根二根数, 5 根 5 根数……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驱动,使学生向往积极的操作活动。也能充分
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数的方法多样性。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建构计数单位“十”
?师: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 65 根小棒。但摆放在一起,老师很
难判断你们数的是否正确。你们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清楚地表示你数出来
的小棒正好是 65 根吗?
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a.二根二根的摆?? b.五根五根的
c.十根十根的摆??
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观察,并反复地教,在数的过程
中感悟第三种方法的好处。能一眼看出结果是 65 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再引导学生
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佳的计数方法。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
望,突破了为什么要用“十”来表示的难点,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中的优化
策略。
2、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
(1)理解几十几的组成
(2)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3)认识 100 并掌握 100 里面有 10 个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十几的组成这一知识基础知识进行适
当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出 65 的组成并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再通过 60 的
认识来强化把 10 个当作一个“十”,为 100 里面有 10 个“十”铺垫,整个过
程层层递进,十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100 以内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 33 页做一做
2、多媒体出示许多小星星(87 个)
(1)估计有多少个?(2)怎样摆放才能清楚地看了小星星的个数?
(3)怎样变成 90 个,再变成 100 个?(4)从不同方向数出 10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100 以内
数的认识,通过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介绍教室内的人数和物品。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学,逐渐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评价分析
整堂课的设计,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
体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挥、说、议、练中学习;从而
达到人人想学、爱学、乐学的目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
的学习活动中,掌握 100 以内数的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巧妙培养了学生
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