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为学生建立
珍惜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用事例来说明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正值母亲节,学生配着音乐朗诵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祝福。
老师:(表示认同)健康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生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愉快
地学习和生活的保障,第八单元开启《健康地生活》,让同学们获得科学的健康
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
出示表格,学生判断哪些是非传染病,哪些是传染病。
老师:疾病有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的知识,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其实传染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学生:读“新闻链接”报道最新 H7N9 流行情况。
播放视频:(H7N9 禽流感)
二、表达交流、归纳概念
教师设疑:通过这短短的视频,我们是不是感受到了传染病给人们带来的紧张、
恐慌甚至是死亡,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传染病是什么引起的,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
流行的?我们又该怎样去预防?
图片展示:多种病原体生物,引出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说明传染病的特点。
老师:面对传染病我们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我们首先弄清传染病
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的?
三、分析资料、讨论探究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主阅读教材 73、74 页有关流感、甲肝的资料,然后
讨论下列问题: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
2、资料二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
3、根据资料,分析从病原体到健康人要经过哪些环节?
学生:表达,并分析流感和甲肝流行需要的共同环节,并形成小组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疑问。
学生:派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发言,展示小组分析讨论成果。
教师:评价学生成果,达成共识。
师生达成共识:传染病流行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群三个基本环节。
老师:板书三个基本环节。
学生:看课本漫画,说明三个环节的概念;
学生:图片展示,进一步认识三个环节;
学生:看图练习,及时反馈。
上图中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
含有丝虫病的幼虫,乙被蚊子叮咬后也会患上丝虫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的______。
2、乙在患病前是 ,患病后是______。
3、丝虫病的幼虫是______。
4、蚊子是_______。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生出谋划策:假如我们班有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我们该怎么办
呢?
学生:表达交流。
老师:传染病的流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
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
学生:自学课本 P76 页内容,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生:通过 PPT 图片说明分别采用哪一种预防措施。
学生:判断课本 75 页的图片。
达成共识: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
群。
老师:传染病会给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很大威胁,但也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不
同传染病流行的途径不同,预防措施也有所不同,比如下面的这些传染病我们该
抓哪些主要环节呢?
学生:填空.
麻疹以 , 为重点;
蛔虫病以 , 为重点;
性传播疾病以杜绝性滥交, 为重点。
学生:回答,归纳。
预防传染病,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 ,又要根据不
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 ,做到 和
相结合。
四、利用板书,总结知识。
五、【练习反馈 ,及时巩固】
基础达标:
1、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 三个基本环节。
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它具
有 、 的特点。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
细心选择:
1、下列各种病症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胃病、非典型性肺炎、肺结核
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
C、血吸虫病、神经炎、淋病
D、水痘、胃癌、疯牛病
2、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患蛔虫病的人 B、艾滋病病人的血液
C、甲肝病人用过的餐具 D、禽流感病毒
3、结核杆菌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A、 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染源 D、传播途径
4、甲型 H1N1 流感流行期间,在机场、码头和车站有
些人戴口罩,其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对
5、2015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和研制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这一传
染病的死亡率。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
6、人一旦被狗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咬伤人的狗和对人采取的措施分别
是( )
A、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B、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C、病原体、保护易感人群 D、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7.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
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
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探究病毒结构
8.近期美洲出现了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我国科
学家现已证明,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关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 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C. 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D.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表达祝福】
老师: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
科学的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问题:面对 H7N9 禽流感的肆虐,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表达交流。老师适当评价。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愉快吗?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懂得呵护健
康,关爱自己,关爱生命,同时祝福同学们都能健康成长!
七、【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采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
学习、掌握知识”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角色上是课堂教学的组
织者,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有序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生活中走进生物学,再从生物学走向生活。”
的学习习惯。
2.采用多种素材相结合,体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理念。
不足之处:
1、对适合教材的新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2、对学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学生表述问题时逻辑性不强,
以上问题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板书设计】
原因 流行环节
病原体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特点 传染病
传染性
流行性 预防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