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1
自 然 地 理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对策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考向解读
以区域气温变化统计图和生
态、农业生产等相关资料为
背景,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
原因与对策
[知识梳理]
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______________相互交替。
(2)阶段
⇓
⇓
冷暖干湿
冰期
波动上升
基础反馈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
性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A.持续升高
B.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2018年
C.波动上升
D.2019年平均气温比1986年高0.6 ℃
2.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
A.全球各地降水减少B.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
C.高山冰川普遍退缩D.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读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可
知,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不是持续升高,A项错
误,C项正确。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1989年,B项错误。读图可
知,2019年平均温度约为-1.8 ℃,1986年平均温度约为-3.3 ℃,两年的温差约为1.5
℃,D项错误。第2题,图示气温变化表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全球陆地降水量
发生了显著变化,北半球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中纬度亚热带
地区有减少趋势,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减少,A项符合题意。全球变暖通过极端
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全球变暖使得雪盖和冰川大量融
化,导致高山冰川普遍退缩;全球变暖改变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从而改变原有
生态系统。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能力突破]
1.全球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温
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真题通关
(2017全国Ⅰ卷,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
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
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
完成第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因此可判断曲线③④表
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①②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
变化;积雪对地表(包括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地表(包括膜内)日变化幅度变小。
因此①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
日变化。第2题,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因此A项可排除;由第1
题解析可知,雪面以下地表或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因此C项描
述最符合题意;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项;根据第1题解析知,膜
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寒冷期气温在-15 ℃
左右,可排除B、C两项;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时,而该地气
温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至17时,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120°E晚约3小时,加
之该地种植葡萄,可确定D项正确。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梳理]
1.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______________的迁移。 动植物分布带
2.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活动领域 影 响
农业
有利 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 ______________区,作物产量下降;______________“谷物带”,粮
食生产潜力降低;植物______________爆发,农业受害范围扩大
工业
能源
利用
____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
______________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技术
发展
______________技术、耐高温耐______________的培育等技术
获得广阔的市场
热带半干旱 中纬度
病虫害
减少
低纬度
节水节能 干旱
活动领域 影 响
人类健康 夏天持续______________,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增加疾病
的______________,扩大疾病______________
海平面和
海岸带 海平面______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
生态系统 使原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____遭受重大损失;某些渔场消
失,某些渔场扩大;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____________加剧
高温
发病率 传播范围
上升
物种
土地荒漠化
1.距今2 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变暖变干为主
B.变冷变干为主
C.变暖变湿为主
D.变冷变湿为主
2.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
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 900年 B.6 500年 C.8 100年 D.1万年
基础反馈
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下图所示为青海湖
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读图,完成第1~2题。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青海湖近1.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图可知,总体含盐量
呈波动升高趋势,说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气候以变暖变干为主,A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青海湖盐度最高年份距今约8 100年,C项正确。
(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1962—2012年我国23种木本植物在
不同纬度的花期长度随气候的变化趋势示意图。竖线是23种木本植物花
期长度变化的连线,圆点表示变化的平均值。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显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地区接近( )
A.20°N B.30°N C.40°N D.50°N
4.图示信息所能反映的木本植物花期变化趋势为( )
A.低纬度地区开始开花的时间延后
B.中纬度地区结束开花的时间提前
C.花期长度总体在延长
D.花期天数大致在缩短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接近20°N的地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A项
正确。第4题,根据图示,低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开始开花的
时间会提前,A项错误。中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结束开花的
时间会延后,B项错误。整体上看,植物花期总体呈延长趋势(花期变化天数
多为正值),C项正确,D项错误。
[能力突破]
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2)全球变暖对工业的影响。
(3)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真题通关
(2017天津卷,10)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
境变化越来越引人
关注。地理小组的
学生将图中近十几
年来(阴影所示)相
关数据的变化趋势
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 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
解析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读图可知,近年来,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增温趋
缓,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仍在波动上升。图中显示,近十几年
来(阴影所示)并没有发生火山喷发。故选B项。
(2017天津卷,11)读图文材料,完成第2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
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答案 D
解析 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上层的冰融化,变
成了活动层,活动层厚度变大,永冻层上界下降。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
流的水源增加。全球变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且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由于活动层厚度变大,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