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1
自 然 地 理
第3讲 寒潮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考点一 寒潮的成因及其表现
考点二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其危害
考向解读
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
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
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考点一 寒潮的成因及其表现
[知识梳理]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______________季节。
(2)表现:______________入侵,造成剧烈______________,伴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______________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
团从源地向______________移动形成。
冬春
强冷空气 降温
大风 冻害
高纬度
较低纬度
基础反馈
下列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2.下列关于此次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我国寒潮的发生过程一般是从北方向东、向南推进,c图的寒
潮位于我国北部边疆,b图寒潮已推移到华北地区,d图寒潮在秦岭—淮河一
线,a图寒潮已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第2题,武汉位于长江中游,a图中的寒潮
刚过,故可能是低温、阴雨天气;b图中寒潮正好到达天津,一般是大风、降
温,并可能有雨雪天气;c图寒潮位置在我国北方边界,北京此时受单一的暖
气团控制,不可能雷雨交加;d图中的寒潮位置在华北地区,杭州受单一的暖
气团控制,晴朗温和,不可能阴雨连绵。
[能力突破]
1.产生原理分析
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
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天气,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
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具体列表如下。
影响地区 表 现
西北及黄土高原 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
内蒙古高原 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
华北、江淮地区 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
东北地区 大风、大雪天气
长江以南地区 寒风、冻雨天气
真题通关
(2011山东卷,31)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
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
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
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
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
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
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比热容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
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总体上该地区寒潮发生的总次数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
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脉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纬
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
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第(2)题,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调节气温的
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达到防御寒潮冻害的结果。
考点二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梳理]
1.寒潮的危害
2.寒潮的防御措施:发布______________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
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电力 霜冻
准确
基础反馈
(2020安徽安庆高三三模)突尼斯的软籽石榴
是一种优质水果,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通
常树高5~7米。该水果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
怕水涝,生长季节需水极多,一般4—5月为花
期,9—10月成熟,该水果引入我国后,成为人们
喜爱的水果之一。下图为突尼斯软籽石榴分
布图,图中阴影表示5月副热带高压脊位置。
据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石榴在图示季节正确的管理方式是( )
A.防止冻害B.注意排水
C.加强灌溉 D.拉网防鸟
2.突尼斯的软籽石榴引入我国河南种植,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 )
A.春季阴雨 B.夏季伏旱
C.秋季风沙 D.冬季寒潮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此时北半球为春夏之交,基本上不会发生冻害,A项错误。根
据图中5月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可以推断,石榴分布区受西风影响,为雨季。
根据材料“怕水涝”可知,应注意排水,B项正确。此时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充
足,因此加强灌溉错误,C项错误。一般水果成熟期需拉网防鸟,石榴9—10
月成熟,因此此时不需拉网防鸟,D项错误。第2题,我国河南为温带季风气
候,突尼斯为地中海气候,河南冬季气温低,故突尼斯的软籽石榴引入河南
种植,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冬季寒潮,D项正确。华北地区春季气候干
旱,A项错误。伏旱主要出现于长江流域,B项错误。华北地区风沙天气主
要出现于冬春季节,C项错误。
[能力突破]
1.寒潮的“功”与“过”
寒潮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
2.危害我国的其他气象灾害分析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
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灾害 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台风
形成在热
带或副热
带洋面上
的强烈发
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
响我国东南沿海的
广东、海南、福建、
浙江等省级行政区
给沿海地区
人民造成了
巨大的经济
损失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
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灾害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暴雨
洪涝
连续性的暴
雨或短时间
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东部
季风区。春季在
珠江流域,夏秋季
在江淮地区和北
方地区
淹没工厂和农
田,造成作物减
产;影响交通;
危及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
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结合防洪
干旱
长时期无降
水或降水异
常偏少,造成
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发展
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
④植树造林
真题通关
(2016全国Ⅲ卷,43)河南省按水文气
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
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
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
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
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
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
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
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 考查水旱灾害的特点与成因。由图可知,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的
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是南部(两区)少,北部(三区)多。南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一
线为界,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部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不同,是南北水旱灾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