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1
自 然 地 理
第4讲 水循环与河流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考点一 水循环
考点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
常考综合题◉ 建模(四)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考向解读
多结合区域特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水循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
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对特定区域水
体运动变化的过程描述和成因阐释
考点一 水循环
[知识梳理]
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示意图
类型 环节名称 特点、作用
海上内
循环 A蒸发→B______________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
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陆
间循环
A蒸发→C______________→D降水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
得以再生
陆地
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
非常重要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植物蒸腾 降水
2.成因
(1)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2)外因:______________和水的重力,提供能量和动力。
3.意义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__相互联
系起来。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______________并能持续利用。
太阳辐射
生物圈
物质和能量
更新
特别提醒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势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基础反馈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①箭头向上指,应为蒸发蒸腾;②位于冠层与土壤之
间,为地表调蓄;③包括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应为河网调蓄;④
是径流。第2题,修建水库可拦水拦沙,会使河流含沙量变小;植被可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降水强度增大,流水
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变大;上游河道采砂会导致水土流失增
加,河道中含沙量增大。
(2020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
联考)达来诺尔湖面积约189
平方千米,湖水pH约为9.6,该
湖区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寒
暑变化剧烈,其年平均降水
量约400毫米,年平均气温-
2~2 ℃,植被以草地为主。下
图为达来诺尔湖等水深线
(单位:米)图。据此完成第
3~4题。
3.达来诺尔湖区域气候近期正在由暖湿向冷干转变,湖泊水位下降3米时湖
岸线变化最小的是( )
A.亮子河河口 B.耗来河河口
C.贡格尔河河口 D.沙里河河口
4.随着近期湖泊面积的萎缩,该区域变化可信的是( )
A.流域面积会增加 B.湖水盐度会增加
C.入湖堆积物增多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当湖泊水位下降3米时,由当前3米等深线与湖岸线距离可知,
亮子河河口湖岸变化最小,A项正确。第4题,根据“湖水pH约为9.6”可知,该
湖为咸水湖,随着湖泊面积萎缩,湖水减少,盐度会增加,B项正确。
[能力突破]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②距海远近。
③地形是否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 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 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喀斯
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
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
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
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
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
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
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
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真题通关
(2017全国Ⅰ卷,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
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
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题干为“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由题
目“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流域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保持平衡,因流域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蒸发量与之相当。第2题,潜在蒸发量与气温
和风力有关,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储水量,储水量最
小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受地形地质的影响,坡面处储水量最小(坡面
坡度大,基岩较致密,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较其他三个区域水量小),因此A项
最符合题意。第3题,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得盐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
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盐湖面积萎缩,B项正确。
考点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
[知识梳理]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
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基础反馈
(2020江苏扬州三模)荆江指长江干流枝城到城陵矶段,位于荆江南岸的松
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简称荆南三口水系。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在汛期分
泄荆江水沙到洞庭湖。图1示意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及洞庭湖,图2示意
1959—2017年该水系水位、流量及流域降水量(图中数值是各时段的均
值)。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 图2
1.与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各时段水位变化关联度较大的是( )
①三口水系径流量 ②荆江输沙量 ③流域蒸发量 ④流域降水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造成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平均水位明显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荆江段补给量总体减少 B.洞庭湖面积明显缩减
C.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 D.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2可知,1959—2017年的四个时段荆南三口水位、流量均呈下
降趋势,各时段水位与三口水系径流量关联较大,①正确。输沙量受径流量、植
被等多种因素影响,输沙量和水位之间关联不大,②错误。第三到第四个时段降
水量减少,水位急剧下降,说明区域降水量与水位变化关联较大,④正确。该地降
水较多,故流域的蒸发量对水位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③错误。B项正确。第2题,
由材料“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在汛期分泄荆江水沙到洞庭湖”可知,荆南三口水系
平均水位受荆江补给量影响大,A项正确。洞庭湖位于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的下游,
洞庭湖的变化对荆南三口水系的水位影响较小,B项错误。流域用水量与工农业
发展有关,变化缓慢,C项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增加会使
水位变化趋缓,与图2的变化不相符,D项错误。
[能力突破]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
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
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雨水
补给
①时间集中,
以夏秋两季
为主;②不连
续性;③水量
变化大
降水量的
多少、季
节分配及
年际变化
普遍,以东
部季风区
最为典型
补给
类型
补给
特点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多集中
在春季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地势
东北地
区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
融水补给
有明显的季
节、日变化,
主要集中在
夏季
气温变化、
积雪和冰
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
高原地区
补给
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流量过程曲线图
湖泊
水补
给
较稳定,对
径流有调
节作用
湖泊与河流的
相对位置及湖
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较稳定,对
径流有调
节作用
地下水位与河
流水位的高低
关系
普遍
方法技巧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1)河流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
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
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真题通关
(2016全国Ⅲ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
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
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
此完成第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
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破坏导致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弱,植
被、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雨季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
流速加快,致使河流径流量增大;旱季时因植被、土壤涵蓄的水源大为减少,地下
水对河流的补给减少。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年内波动变大。第2题,植被恢复后,蒸
发(腾)量增加,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坡
面径流减少,②错,③④对。植被恢复,蒸发(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加,但不一定
在当地的小区域内形成更多的降水,①错。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
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河流补给减少,径流量总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且有
一部分不会汇入河流,从而导致径流总量减少),排除A、B两项。图示岩层向乙
河一侧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
少,C项错,D项正确。
4.〔2019江苏卷,27(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麓,并在
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
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
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面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
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图1
图2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答案 (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解析 第(1)题,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位于热带季风
气候区,降水量丰富,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补给。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
别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麓,上游地区主要为雨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
水补给。此外,该流域还存在比较稳定的地下水补给。第(2)题,恒河、布
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主要从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两个方面进
行分析。读图可知,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且出现峰值的时
间早。导致两河月平均径流量差异的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进行分析。
雨水补给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比较题目中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可
知,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降水量更大,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常考图形之8]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1.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
(1)地区(我国)。
(2)天气(我国)。
(3)气候(北半球)。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步骤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
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特别是纵坐标应更
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径流及其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
断流、流量的年际变化等情况。
(3)以纵坐标的数值特征为依据分析径流量特征,如数值高低(峰值、谷值)、
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估算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
大小,确定汛期、洪峰流量、有无断流、流量季节(年际)变化等。
3.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内容
(1)流量的大小。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如
大气降水补给的水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
是大气降水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2)流量的季节变化。一般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大,以地下
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小。
(3)汛期时间及长短。如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
补给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同样是大气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
汛期在夏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多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
况。内流河往往由于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断
流的情况。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造成的,也可能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湖泊、湿地的调节造成的。
常考综合题◉ 建模(四)
[模型建构]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要素 描述角度 影响因素
水位 水位高低及其
变化
多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
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
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量 流量大小及其
变化
①水源补给的多少和流域面积大小;②流经地区的植
被涵养、湖泊(水库)调蓄、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等
汛期 长或短,从×月
至×月
流域内的雨季长短(外流河),气温变化导致的积雪、冰
川融水时段等
要素 描述角度 影响因素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流域内的地形坡度(流速)、降水强度、植被覆盖
率、土质等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