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整合提升第二章第三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整合提升第二章第三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ID:715481

大小:4.41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一 部 分  自 然 地 理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1.地球公转的特征和黄赤交角 (1)公转特征 ①轨道:近似     的椭圆形。  ②方向:     。  ③周期(恒星年):   日   时9分10秒。  正圆 自西向东 365 6 ④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 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较    B点       7月初 较    1月初  快 远日点 慢 地理实践力为什么一年中,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天数多于冬 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提示 夏半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经过远日点,速度慢,所用时间长,因此天数 多;冬半年经过近日点,速度快,所用时间短,天数少。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①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示意  赤道 黄道 23°26' ②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南、北回归线 3月21日 夏至 9月23日 冬至 2.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 间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北半球夏半 年(春分日 至秋分日)    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夜短,纬度越高,                     北半球夏至,北半球各地昼 长达一年中    ,北极 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现象  北 昼越长,夜越短 最大值 极昼 时 间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北半球冬 半年(秋分 日至次年 春分日)    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 夜长,纬度越高,           北半球冬至,北半球各地昼 长达一年中     ,南 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     现象  春、秋分 日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南 昼越短,夜越长 最小值 极昼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      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各纬度  冬至         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      — 太阳直射点 南半球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赤道 (3)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成因                        正午太 阳高度 最长 最短 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 个季节。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3、4、5 ③五带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的判断 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则此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 越短;而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特别提醒 除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地越靠近赤道。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昼夜长短的变化 规律:太阳直射点北移,则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点 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反之。 特别提醒 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 达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达 最小值;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③赤道上永远昼夜等 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极昼(极夜)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 极昼(夜)分布、变化规律 直射点位于哪一半球,则此半球极圈内有极昼,另一半球极圈内有极夜 北 半 球 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 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方向扩大,极夜由南 极点向南极圈方向扩大 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极昼由北极圏向北极点方向缩小,极夜由南 极圈向南极点方向缩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太阳直射点 极昼(夜)分布、变化规律 南 半 球 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 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方向扩大,极夜由北 极点向北极圈方向扩大 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方向缩小,极夜由北 极圈向北极点方向缩小 特别提醒 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这两天无极昼、极夜现象;②纬度 越高,极昼(夜)持续的时间越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①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0时)×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数计算 昼长=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 特别提醒 ①特殊地方的昼长: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有极昼的地方昼长为 24小时;有极夜的地方昼长为0小时。②特殊日期的昼长:春、秋分日,全球 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 ①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下图: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故a和b两日(c和d两日)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夜)长一样。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②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2020山东卷,7~8)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 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 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 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队 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 (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 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B.乙 C.丙 D.丁 (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 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D.8:00以后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珠峰测量为背景材料,以珠峰登山线路为载体,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日出时间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导引】第(1)题,  低 山脊 鞍部 高 山谷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第(2)题,①同一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②利用公 式:昼长=(12-日出地方时)×2,计算出珠峰顶部该日日出地方时。③根据珠 峰与120°E相差的经度数,求出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北部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 反应;丙、丁两地位于地势较高的山脊,乙地位于鞍部,空气流通通畅。故 选A项。第(2)题,温州与珠峰顶部纬度相同,因此昼长相同,据此可计算珠 峰顶部的日出时刻大约是地方时5:08。珠峰顶部与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 经度相差33°,可知两地时差为2时12分,由此可知珠峰顶部日出时刻大约是 北京时间7:20。珠峰顶部海拔高,日出时间略早于海拔低处,因此珠峰顶部 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7:20以前。故选A项。 答案 (1)A (2)A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2020辽宁沈阳月考)下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 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 1~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拉萨 2.该地该日昼长约(  ) A.13小时20分 B.12小时20分 C.10小时40分 D.9小时40分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 C 2. A  解析 第1题,该地地方时12时时太阳光从正南方向射向阳台,12时的太阳 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为30°。因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的速度为15°/时,故图 示时刻该地地方时应为12+2=14时,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 差15°,故当地经度为105°E,C项正确。第2题,以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入手 分析。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日出正东,只有太阳升到东偏南30°时,太阳光 才能照到阳台。也就是日出2小时后,太阳光开始照射阳台,直到日落,照射 时长为12-2=10小时。该日太阳照射了10小时40分,比二分日长了40分钟, 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长了40分钟,则该日昼长比二分日长80分钟。故该 地该日昼长为13小时20分。A项正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4)太阳直射点移动时距某地越来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反之变 小。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 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 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③确定当地的地理坐标 纬度: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 式可计算出当地纬度。 经度:已知某经线地方时,又已知另一经线为正午(地方时为12:00),可利用 时间差,求出另一经线经度。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 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⑤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 L=hcotH。如上图所示。 特别提醒 为保证采光,在计算楼间距时,需先计算出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 太阳高度,因为此时楼影长度最长。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水平地面夹角α=(Φ±θ)(Φ为当地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两 者位于同一半球时用“-”,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如下图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2016江苏卷,9~10)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 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 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我国华北地区某低碳社区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区 域气候特征、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 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 据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可知 ,房屋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树冬季树 木落叶,利于阳光照射进房屋;夏季枝叶繁茂,遮阴效果好,布局在南侧可达 到夏季遮阳、冬季采光的效果。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树防 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可抵御寒风。故C项正确。第(2)题,冬至日该地 (40°N)正午太阳高度H=90°-(40°+23°26')=26°34'。正午太阳光线与太阳能 热水器集热板垂直,所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倾角与正午太阳 高度互余,则太阳能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3°26'。D项正确。 答案 (1)C (2)D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20湖北仙桃第一中学月考)下面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 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一线所做的剖面图。该模式是 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 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 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60天 B.100天 C.120天 D.180天 2.6月22日,昼长约为15小时,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 为(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 B 2. 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沟南侧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只要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树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 于40°N,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以北时,太阳直射点 每天移动的纬度约为23°26'×4÷365(一年按365天计算),因此太阳直射点位 于10°N以北的时间为(23°26'-10°)÷(23°26'×4÷365)×2 ≈100天,B项正确。第2题,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利用正 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题意表明,该日该 地(40°N)昼长为15小时,那么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约为7.5小时,每小时太阳 高度变化约为73°26'÷7.5。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 被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26'-60°)×2=26°52',计算可得,该日沟 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26°52'÷(73°26'÷7.5)≈3小时,C项正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角度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下面左图为北京(约北纬40°)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右图为专为高层楼房 开发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原理图。据此完成3~4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图示小区住宅楼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采光 B.通风 C.地价 D.美观 4.该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器若要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好的集热效 果,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度数应该约为(  ) A.15° B.45° C.35° D.25°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3. A 4. D  解析 第3题,高层楼房对阳光遮挡较强,为更好地采光,多采用错位布局的 形式,使得太阳光能够照到更大的范围和面积。A项正确。第4题,要在正 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大集热效果,也就是集热器面板与冬至日正午太 阳光线垂直。此时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应等于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 高度。H=90°-(40°+23°26')=26°34',D项最符合。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规律•深化整合 考向三 太阳视运动 日出、日落方向 太阳直射 点位置 日出、日落方位 无极昼地区 出现极昼的地区 北半球 东北升,西北落 北极圈内: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 东南升,西南落 南极圈内:正南升,正南落 赤道 正东升,正西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太阳直射 点位置 日出、日落方位 无极昼地区 出现极昼的地区 图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特别提醒 ①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南方天空;南回归线以南, 全年正午太阳都在正北方天空。 ②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时在天顶,有时在正南方天空,有时在正 北方天空。 ③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上图夏至日为例,太阳东北升—东南方天空—正南 方天空—西南方天空—太阳西北落。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2018全国Ⅰ卷,9~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 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 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 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到贵州毕节旅游为背景材料, 主要考查影响车速的因素、太阳的视运动、区域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体 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 大,坡度陡,因此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项正确。第(2)题,根据题干 可知,此时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 西北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 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据图可知, 从重庆出发经遵义至毕节约需要5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 照射到。B项正确。第(3)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 位置等。重庆和毕节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差别不大,但在地 形方面,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不易散热,气温较高;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 高,因此气温较低,故地形是导致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A项正确。 答案 (1)B (2)B (3)A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太阳视运动 (2020河南郑州高三一模)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46'S)旅行。在墨 尔本,小明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 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 采光的墙面是(  ) A.大楼甲的①墙面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D.大楼乙的④墙面 2.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小可 能是(  ) A.14° B.32°C.45° D.59°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1. A 2. B  解析 第1题,暑假期间即每年的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墨 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中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向。所以大楼甲的①墙 面不能受到太阳照射。A项正确。第2题,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 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采光即可。由图中信 息可得知,北半球冬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 所以夏至日日出东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也应为31°。若使①墙面日 出时可以受到太阳照射,夹角需大于31°。夹角α最小可能为32°。B项正确。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角度2 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问题 (2020河北月考)下面左图为位于合肥市(32°N,117°E)的要素大市 场的照片,右图示意该大楼周边街道。该大楼呈倒金字塔形,从顶层到底层 层叠有致,每层面积均相应依次递减,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 因为倾斜度的关系,该大楼能完成适时阳光遮挡,从而自动为下一楼层形成 一个人造阴影,避免强光直射办公室。据此完成3~4题。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该大楼一年中正午全部处于阴影中的时间约(  )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4.图中汽车正在靠近要素大市场的一侧行驶,影子在车的右后方,则该照片 可能是在何地何时拍摄的(  ) A.扬子江路8:00        B.扬子江路18:30 C.徽州大道10:00 D.徽州大道14:00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答案  3. C 4. 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筑物的外观呈向内收缩30度的倾斜面,即建筑 物与地面呈60°夹角,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大楼正午全部处于阴影当 中。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2°N时,合肥市正 午太阳高度为60°,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N以北时,合肥市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60°,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C项正确。第4题,汽车靠近要素大市场的一侧行 驶,在扬子江路上行驶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徽州大道上行驶方向为自北向南。 上午10:00,汽车在徽州大道行驶,全年,太阳位于汽车东南方,影子位于汽车 西北方,即影子位于车的右后方。C项正确。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情境串联•银线支撑] 图形突破光照图的判读 1.光照图的综合判读——以极地投影图为例 2.解题突破口 (1)光照图中的线 ①晨昏线: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 0°。 ②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 ③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 (2)光照图中的点  点 说 明 特  征 直射点 太阳光线垂直 照射的地点 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 ②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交点 晨昏线与赤道 的两个交点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 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切点 晨昏线与纬线 圈的两个切点 ①所在纬线圈以内的地区为极昼时,所在经线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②所在纬线圈以内的地区为极夜时,所在经线 地方时为12时 (3)光照图中的几种关系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②晨昏线与纬线圈的两个切点纬度值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经度和为 180°,东西经相反。 ③直射点与两个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差均为90°。 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纬度=90°。 ⑤晨昏圈与地轴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思路•典题透析 【典例】 (2020江苏卷,1~2)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 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 题。 (1)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  )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超级月亮”现象为背景材料,以月球视觉图为载体, 考查月球的观测及昼夜分布图的判读。将月球观测事件与太阳光照图相 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思路导引】1.材料信息:2020年4月8日→太阳直射  半球,  极圈内 有极昼现象。且此时距3月21日(春分日)过去不久,因此极昼的范围应比较   。 北 北 小 2.图示信息:  A图北极圈内有极  ,且范围较  ;B、D两图南极圈内有极  ;C图北 极圈内有极  ,但极昼范围较大,接近    日 昼 小 夏至 昼 昼 解析 第(1)题,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 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 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项错误,B项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 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两项错误。第(2)题,4月8日为 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出现大范围极昼,南极圈以内出现大范围极夜。 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应为夜半 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 答案 (1)B (2)A 迁移•对应训练 (2020天津南开高三期中)右图中直线为经线,圆圈为纬线,该纬线穿过两块 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下表为当日A、B两地昼长时 间。读图表,完成1~2题。 地 点 A B 昼长时间 14小时 14小时51分 1.若在A、B两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则A地位于B地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1时,则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甲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3/4 C.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 D.甲地此刻的太阳高度为90° 答案 1. A 2. C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纬线穿过两块大陆的北部,由此判断,该纬线 穿过的大陆应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则该纬线圈位于北半球,该图为北极 上空俯视图。材料信息表明,纬线圈中心点处太阳高度为20°,即北极点的 太阳高度为20°,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向北递增。表中信息表明,A地昼 长为14小时,B地昼长为14小时51分,因此,A地位于B地以南。根据A地和B 地昼长计算,A地日出地方时为5时,B地日出地方时为4时34分30秒,A、B两 地的游客同时看到了日出,此时地方时为5时的经线位于地方时为4时34分 30秒的经线以东,因此,A地位于B地以东,综合起来,A地位于B地的东南 方,A项正确。第2题,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地球呈 逆时针方向自转,图中15°至60°向东递增,应为东经度。读图可知,甲地位于 15°E以西135°,比15°经线的地方时晚9小时,若图中15°经线的地方时为21 时,则甲地地方时应为12时,正值正午,因此甲地可见正午的阳光,C项正确。 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图示日期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太阳直射纬度与 极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因此此日太阳直射20°N。图中纬线穿过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北部,因此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太 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A项错误。由于15°E为21时,则0时经线为 60°E,60°E以东至180°为新的一天的范围,仅占全球的1/3,B项错误。甲地位 于北回归线以北,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D项错误。 热点透析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情境素材 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 功发射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 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 科学探测。下表为地火参数对比表。 命题视角 【角度1】为什么火星探测器选择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角度2】为什么人类大多选择火星进行科学探测? 答案 火星距地球遥远;火箭及探测器质量庞大;文昌纬度低,线速度大,更 易将大吨位火箭送入预定轨道。 答案 火星在地理位置上,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的自转周期 与地球十分接近,存在昼夜交替;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与地球相似, 存在四季变化;火星表面温度也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成为太阳系中进行 科学探测的理想选择。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