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考点一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考点二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常考综合题◉ 建模(十三)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向解读
以流域图为载体辅以气候统计资料
等考查流域开发的优势条件、方向
和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考点一 田纳西河流域的
综合开发
[知识梳理]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1)水系: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______________
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2)气候特点:流域内______________丰富。
(3)地形:起伏大,河床比降大,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4)矿产: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磷、铅锌等矿产资源。
俄亥俄河
降水
水能
煤炭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治理前
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航运条件差,航运交通困难;
______________严重,洪水泛滥
治理
目标
以工业、农业、城镇和______________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
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治理基础 水资源和______________的治理
治理后 __________发达;环境优美;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快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工农业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1)从______________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干流为重点,实行
______________开发,修建众多大坝。
(2)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把发展______________作为整个流域综合
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利用廉价水电,发展______________工业。
(4)把______________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防洪
梯级
林业
高耗能
保护环境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启示
水利工程应该从整个流域______________的角度去考虑,实现流域多目标
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
综合开发
基础反馈
(2020山东六地市联考)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读图,完成第1~2
题。
1.该河流( )
A.由北向南流 B.易出现春汛
C.航运价值大 D.以雨水补给为主
2.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市场需求有限
B.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C.地形平坦,水能资源匮乏
D.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A项错
误;根据材料,该河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形成春汛,B项正确;由于人口稀少,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C项错误;该河
流冰雪融水补给所占比重较大,D项错误。故选B项。第2题,该河流位于西
伯利亚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市场需求有限,A项正确。
(2020山西联考)“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
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第3~4题。
3.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大规模植树造林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大农业种植面积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加高、加固堤坝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4.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B.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大量脱发”是指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
的;“动脉阻塞”是指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
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脚肿”
是指“地上河”,它的产生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第4题,上游
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
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能力突破]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条件评价
环境
要素
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地,地势起伏
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发展农、林、牧、渔业
冬末春初降水多,
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
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
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
溉的矛盾
环境
要素
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
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河段可通航,建
成巨大航运网,通往全
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季
节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
运
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
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发展高耗能工业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模式与经验
流域综合开发的前提是统一管理,核心是梯级开发,关键是生态保护。流域
综合开发一般从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等方面进行。田
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1.水能开发条件评价=自然(流量+落差+峡谷)+社会经济(市场
需求+资金+技术)。
2.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水文特征(流量及其变化+结冰期+落差、流速)+
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支流+河网密度)+运输需求(流域经济发展水平)。
3.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图所示。
真题通关
(2019浙江选考,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
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
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
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
量统计图。
图1 图2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答案 (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
(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
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
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环节角度分
析。读图可知,甲地为盆地地形,水系为向心状;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不参与海
陆间循环,所以应为内流区。第(2)题,河流发展航运条件主要从水量季节变化、
流速、河流长短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图示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
长度较短;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不适宜发展航运。第(3)题,与开发水电
相比,发展天然气发电的优势要从市场、资源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该地天
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
第(4)题,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
分析。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
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常考图形之20] 河流(流域)图的判读
河流(流域)图多以区域地图的形式呈现,以河流、资源、城镇等地理事物
的分布为主要内容,侧重考查流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下图为我国P县城镇分布及水系分布示意图。该县年平均气温约18 ℃,年
降水量约1 700毫米,境内最高海拔为1 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2010年该
县人口45.6万,是省内的欠发达地区。以该图为例说明流域图的判读。
P县城镇分布及水系分布示意图
1.描述流域地理特征
从流域图中获取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资源、人口、城市、交
通线等基本信息,描述流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相对高度大。图中P县南、西、北三面的县界都是以山脉(分水岭)划分的。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季节变化大。
(3)位置:综合地形、气候等信息,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低山丘陵区。
(4)水系:中小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5)植被:森林茂密,多草山坡。
(6)人文特征:城镇多分布在河流沿岸;铁路、公路密度小,多沿河延伸;人地矛盾
突出,经济欠发达。
2.分析流域人地关系
在归纳流域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流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流
域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找出影响流域开发的利弊因素。
(1)地形:土地类型多样,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平地少,人均耕地少;地表崎岖,
交通不便。
(2)河流:水能丰富,适宜开发小水电,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河流下游洪涝威胁
较重。
(3)植被:植被茂密,利于发展林牧业;人口压力大,因垦荒、樵柴导致植被破
坏,水土流失加剧。
(4)资源:水能、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耕地少。
3.探讨流域开发整治
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
探寻治理的对策。图示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充分发挥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2)发展小水电,增加能源供应,减轻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威胁。
(3)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
(4)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5)加快交通运输建设,加强与外界经济联系。
(6)利用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
考点二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知识梳理]
1.长江流域概况
(1)自然环境。
地貌 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气候 多属______________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文 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流域 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广
自然
资源
铁矿和有色金属丰富;水能、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亚热带季风
(2)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以成都、重庆为中心 以武汉为中心
以A______________为
中心
上海
2.长江流域开发与整治
河段 区域优势 开发方向 突出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地区
_______
资源丰富
水电开发,建设西电东
送输出基地
自然灾害
频发,水土
流失严重
加强长江中上游防
护林、水源涵养林
建设;封山育林育草
中游
地区
_______面积
广,土壤肥沃
商品粮、棉、油、肉
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洪涝灾害
退耕还湖;建设分洪
蓄洪工程;营造长江
中上游防护林;修建
三峡等水利枢纽
铁、有色金属
丰富
形成冶金、机械、建
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水能
平原
河段区域优势 开发方向 突出问题 整治措施
下游
地区
以____________(地形)
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
湿润,人口密集;地理位置
优越,交通便利
建设鱼米之乡、
丝绸之乡,加强
与国内外的经
济联系
水体污染、
洪涝灾害
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
______________
和第三产业;加强
污染治理
平原
高新技术产业
基础反馈
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
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
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
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
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
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
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
成第1~2题。
1.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2月
2.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坝下游河床、水位变化影响极大。与蓄水前相比,蓄
水后大坝下游( )
A.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B.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C.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D.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应在雨季
来临前,即5—6月,所以B项正确。第2题,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河
流水量增加,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所以A项正确。
[能力突破]
1.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对策
2.长江中游洪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活学巧记 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及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
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
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真题通关
〔2017天津卷,13(1)(2)(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 份 1 2 3 4 5 6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月 份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________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3)图中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
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 第(1)题,注意表格中的数据为“累计旅客发送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前
四个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10月到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
量没有变化,可以判断11月、12月两个月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因此河流结冰期
约为6个月。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
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分析。
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问题。结合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原理,分析水资源过度开发对水资源地下水位、湿地、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常考综合题◉ 建模(十三)
[模型建构]
(十三)地理问题及措施
1.思维分析
(1)区域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活
动与地理环境的矛盾关系。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
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矛盾。
(2)对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要从区域特征出发,遵循“人地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见措施类问题的思维分析
如下表所示。
问题表现 措 施
水资源短
缺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提
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防治水污染
能源问题
加强勘探开发;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资源跨区域调配;因地制宜开
发利用新能源;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
耗能工业发展
水土流失 ①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②退耕还林还
草,恢复林草植被;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土地荒漠
化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调配(水资源
利用不当);③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沙丘活化);④调节
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过牧、过垦);⑤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过樵)
问题表现 措 施
资源型地区
的经济转型
①资源利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
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③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
环境
流域综
合开发
①中上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护林;退耕
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②中上游修建水库,水电梯级开发。③中
下游防治洪涝: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退耕还湖;加固河
堤等
经济发达地
区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
问题:产业结构趋同、层次偏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将部分
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③各城市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
展;④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答题技巧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本质是人类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包括区域环
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对于措施类问题,在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区域发展问
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是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如新疆深
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为原因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人地关系
矛盾,如长江中游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萎缩导致洪涝威胁加重。
(2)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
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
问题,对症下药。
[模型应用]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祁连山脉被称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分析其原因。
(2)几十年来,黑河下游水源枯竭,生态恶化。近年来,黑河流域通过综合治
理,生态趋于好转。简述黑河流域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
[套用模型]第(1)题,考查的实质是祁连山脉对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影响,故
应从流水堆积形成______________和提供水源、形成______________等
方面分析。第(2)题,先要找准“问题”所在:黑河中上游因______________破
坏、______________过度,导致下游水源枯竭,______________加剧。因此
综合治理措施要围绕“增加下游水源”,从不同河段、______________、生
态建设等角度分析。
冲积扇 绿洲
植被
用水 土地荒漠化
节水农业
答案 (1)发源于祁连山脉的众多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冲积
扇;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祁连山脉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
山麓地带汇集,为绿洲提供水源。
(2)上游山区保护植被,涵养水源;中游修建分水工程,为下游直接补充用水;
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模型迁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工业梯田”是将荒山、荒坡建设成
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
新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近年来,
贵州省仁怀市实施了“工业上山”政
策,大力发展“工业梯田”,昔日的贫
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下图示意
贵州省仁怀市位置。
(1)简述仁怀市发展“工业梯田”的主要意义。
(2)指出仁怀市在修建“工业梯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为了保护仁怀市的生态环境,请你就当地工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迁移应用]第(1)题,结合仁怀市的自然、人文特征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
分析发展“工业梯田”的意义。经济方面:对企业而言,荒山、荒坡地价
______________,企业生产成本较______________;从区域发展看,“工业梯田”充
分利用荒山、荒坡,提高______________;“工业梯田”促进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
展。社会方面:拓展城市空间,加快______________进程。生态方面:保护
______________。第(2)题,从区域特征切入推断修建“工业梯田”应注意的问题:
山地为主,降水集中且多暴雨→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多发→防御水文地
质灾害、提高建筑质量;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保护生态环境;地形崎岖→加
强____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建设。第(3)题,要从工业发展中导致的问题出发,
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地处长江上游,工业污染尤其是______________污
染对水质影响大→循环经济、______________、污水达标排放。
低 低
土地利用率
城市化
耕地
山洪、滑坡、泥石流
交通、电力
水
清洁生产
答案 (1)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促进
工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拓展城市空间)。
(2)做好地质勘查,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水文地质灾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
高建筑质量,保证厂房和生产安全;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3)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三废”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入
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