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1
自 然 地 理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地 理
内 容 索 引
考点一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呈现 体系构建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向解读
以具体区域为载体,结合实例
考查大气环流原理的表现及
应用,侧重考查大气环流原理
的阐释
考点一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梳理]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因素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力因素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其位置大致夏季偏______________,冬季
偏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
北
南
基础反馈
(2020江西高三月考)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
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
完成第1~2题。
1.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
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
2.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的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60°E以东航线无论1月还是7月航线都基本不变,因
此风阻和逆水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C两项错误。从图文信息不能看出该
航线岛礁的多少,D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海上航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
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
因为大圆劣弧球面距离最短,A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
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项错误。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
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的影响,降低风阻,B项
正确。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项错误。航线北移,并
没有明显靠近陆地,D项错误。
[能力突破]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①热力型成因:与气温有关。气温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气温低,气压
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②动力型成因:与气温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
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下图所示。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
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对点图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位置大致是7月偏
北,1月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气流运动 性质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湿润
东北信风带 高纬→低纬 干燥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 干燥
中纬西风带 低纬→高纬 湿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 湿润
极地东风带 高纬→低纬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 干燥
(1)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
(2)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
(3)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
(4)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响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较干燥。
(一般而言,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
丰富的降水;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真题通关
(2013全国Ⅱ卷,10~11)雾是近地
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
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
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
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
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第
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
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第2题,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
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知识梳理]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
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气压中心N是_____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
2.季风环流
月份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______________季风 B______________季风
7月 C______________季风 D________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
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与之类
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
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基础反馈
(2020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某区域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显著。下图
示意该区域西南季风进退时间。据图完成第1~2题。
1.该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最短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图示区域11月至次年2月气候较为凉爽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季风影响下降水多,阴天多 ②来自中纬度的东北季风,温度较当地
低 ③沿海山脉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北上 ④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高度
角较小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的西南季风到达时间最晚,为7月1日前后,
而西南季风退却时间最早,为9月1日前后,因此西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
间最短,C项正确。第2题,图示区域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
球,北半球白昼变短,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较低,④对。来自中纬度的东北
季风,温度较当地低,②对。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晴天多,①错。11
月至次年2月,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南方暖湿气流势力很弱,与沿海山脉阻挡
关系不大,③错。C项正确。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而强大的
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百帕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
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
A.日本群岛B.中亚地区
C.中国 D.东西伯利亚
4.与亚洲高压1 025百帕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D.地形地势差异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1 025百帕等压线的位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亚地区该等压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冬季气候特
征最稳定,B项正确。第4题,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
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
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C项正确。
[能力突破]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
1月东亚、南亚季
风均是因海陆热力
差异而形成;澳大
利亚西北季风则是
北半球东北季风南
移越过赤道左偏而
形成。
(2)7月份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
7月南亚的西南季风主要是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
的东南季风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较强 较弱 较弱 较强
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真题通关
(2009广东卷,12~1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等压线图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 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
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
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
高压切断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再加
上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可判断此时风向是东南风。第2题,图示
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
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常考图形之6] 等压线图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
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
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
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
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
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
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等压线图 图3 北美洲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
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
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
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
线叫槽线。
(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
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
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
候的影响
[知识梳理]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______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气压带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西风带 ______________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
替控制
______________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交替控制
______________气候
冬季______________,夏季
______________
热带雨林
炎热干燥
极地高
温带海洋性
热带草原
地中海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基础反馈
(2020河北深州中学高三月考)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
成第1~2题。
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高温多雨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西风,炎热干燥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此时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
季节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
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D项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该季节甲
地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低纬度海洋吹来,高温多雨,A项正确。东北信
风在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B项错误。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C项错误。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
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东风,温暖多雨,D项错误。
[能力突破]
1.大气环流对气
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及其成因
雨型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
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
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
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极地气候 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控制
拓展延伸 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降水分布受控的气压带、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降水特点
赤道
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降水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左右,多对流雨
副热带
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大陆西岸、内部年降水量不超过
500毫米,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降水较多
温带
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
压带
上升为主
年降水量为500~1 000毫米;锋面、
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极地
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球降
水最少的地带
真题通关
(2013天津卷,13)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图1 非洲南部区域图
图2 巴西南部区域图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
(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 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
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
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
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解析 a、b两个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候统计图可知,a城市年降
水量少、雨季短,其原因应该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湿季的大气环流条件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