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2.知道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阅读书本及相关资料,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
2.通过交流和合作,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增进对水资源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的辩证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通过渗透有关水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污染水资源的法律后果,提升学生的
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1.辩证地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追问:这些水都能直接被利用吗?你知道水的重要作用吗?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 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
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 1 爱护水资源(板书课题)
二、新课推进:
(课件展示:书本图 4-1、4-2、以及几幅缺水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
结合本课题“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部分的内容,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将讨
论结果整理汇报。
[小组活动一](8 分钟)
(根据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后板书: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过渡)既然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紧缺,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爱护水资源)
(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淡水资源紧缺?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
2.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尤其海洋是最大的储水库,海洋有很广阔
的利用前景。
3.淡水资源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和水污染使原
本已紧张的淡水资源更显短缺,很多国家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
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
(课件展示)
[小组活动二](10 分钟)根据课件所示问题,结合课本 70 至 73 页内容,讨论
“如何爱护水资源”。
[师生共同对各小组汇报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适时播放以下课件:节水标志
(师生共同解读该标志的涵义);水污染危害的图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有
关条款);近三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
三、学以致用:完成课后习题 1,2,4 题及课件展示以下练习题。
(教师及时点评)
1.生活中有哪些水的浪费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2.什么是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有哪些危害?哪些原因会造成
水体污染?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
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海水中含有 80 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
物质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我国水资
源的状况 。
2.说水资源丰富是因为 ,说水资源缺乏是因为 。
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
请你分别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两方面对家庭用水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1)节约用水 ;
(2)防治水污染 。
4.请根据你家所在附近水源状况作为研究课题,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
(1)你的课题是 ;
(2)研究方法 ;
(3)实施步骤 ;
(4)成果展现方式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复述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状
况,知道地球上尽管总储水量很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而且由于
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浪费及污染,使本已很少的淡水资源更显紧缺,给人
们生活、生产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还应该积极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宣传,带动每一个人都来节约水,爱护水。
五、作业布置:
请根据课堂作业第四题的解答,对你家所在附近水源状况进行调查,结合你
的想法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 71%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
2.水以多种形态存在,尤其海洋是最大的储水库,海洋有很广阔的利用前景。
3.淡水资源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和水污染使原本已紧张的淡水
资源更显短缺,很多国家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1)水污染的来源
(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课标要求中侧重于“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而中考考查中
侧重考查爱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而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
密,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以及
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上。两个学生分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
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胜过知识的传递”,从课堂练习来看,学生
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正体现课堂学习的延伸。若是
课件展示的一些资料能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查阅,是否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