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2克与千克|冀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2克与千克|冀教版

ID:715446

大小:0 B

页数:9页

时间:2021-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教学一些 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结合具体事物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 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 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 1 克、1 千克的质量概念, 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000 克=1 千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教学评价设计之一是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尽 量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 2.对学生课堂上的练习及时进行反馈。 3.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反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拿出教师买的香蕉,组织学生猜一猜这些香蕉有多重,花了多少钱。 2、老师告诉你们,每斤香蕉 3 元,老师一共花了 12 元,谁能算出这些香蕉有 多重?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说的好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3、组织交流学生认识的各种秤,(同学们说的都对,那谁知道平常人们都用什 么工具来称物体的重量呢?)提示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秤。给学生充分发 言的机会。指出每个小组老师给准备的秤叫盘秤。 学生活动: 1、可能有不同的说法,充分发言。可能回答的是几斤,因为实际生活当中人们 通常都以“斤”做质量单位。 2、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除法计算,还可以是加法计算。 3、可能回答用“秤”。通过老师的提示回答出各种秤,如:电子秤、台秤、杆 秤、可能回答泵秤。 观看并认识盘秤。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获得学习的体验。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秤, 增加生活常识。 二、认识千克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察盘秤,说一说都有什么。对观察仔细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2、先找几名学生用手掂一掂。再称一称。组织交流发现了什么,香蕉有多重? 如果学生说出千克要给予表扬,说不出要直接教授。 3、教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国际质量单位“千克”,用字母表示为 “kg”。香蕉的质量是多少。肯定学生的答案。板书千克(kg)。 4、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表盘。交流。字母“”表示这个盘秤是以“千克”为质量 单位的。 5、小组动手先掂一掂大袋的大米的质量,在实际称一称。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1、有一个托盘,下面有一个像钟一样的表盘,上面有数据,有一个指针。 有的学生会发现上面有“g”或“kg”,细心的学生会发现两个盘秤的数据不一 样。 2、观察,发现指针的变化。(从 0 指到了 2)学生的回答意见可能不一样,例: 是 2 斤,不对呀,老师刚才说是 4 斤呀?是 3 千克。 3、倾听,识记。准确读取数据。(2 千克) 4、观察结果:有数字从 1 到 10。上面还有小格。有字母“kg”。 5、掂一掂,称一称。 准确读取数据。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操作做准备。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融合在一起,感受新 知。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新知,经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亲身体验 1 千克 的实际质量。 三、认识克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拿出一个梨,先掂一掂,说一说和大米比较谁重谁轻,再放到以千 克为单位的盘秤上,称一称。观察变化。 再组织学生把梨放到标有“g”的盘秤上,观察。 2、一个梨有多重?答对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教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新的国际质量单位“克”,字母表示为“g”。板书: 克 g。看我们的盘秤,指针指向多少就是多少克。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用手掂一掂再称一称一个鸡蛋、一袋食盐、两小袋大 米分别是多少克?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全班交流,充分交流。拿出硬币掂一掂,他大概重为 1 克。 5、组织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 学生活动: 1、发现梨比较轻,大米比较重。指针变化很小。在标有“g”的盘秤上,指针 变化明显。这个盘秤的数据比较大,发现表盘上标有“g”和“kg”的不同。 2、200 克。倾听,识记。观察盘秤,正确读出数据,大概是“200 克”。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准确读出数据,了解这些商品大概的质量。 4、交流巩固知识,掂一掂,感受 1 克有多重。 5、称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不到 1 千克的物体用克做 单位。 设计意图:在认识千克的基础上认识克,加深认识。体会小组合作的快乐,培养 学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 四、千克和克的关系 教师活动: 1、刚才有同学称出了一袋食盐重 500 克,那两袋食盐呢?先算一算再称一称。 把两袋食盐放到以“”为单位的盘秤上再称一称。 2、两个秤的数据不同,说明了什么?教师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板书: 1000 克=1 千克 1000g=1kg 学生活动: 实际操作,先计算 500+500=1000(克)(1000 以内加法还未学习但一部分 学生会计算)再称食盐的质量。(1000 克) 再称发现是(1 千克)。 2、1000 克等于 1 千克识记,掌握。 设计意图:自己探索,发现千克与克的关系,更有助于理解记忆。 五、课堂巩固练习。 1、大屏幕显示电子秤,教授认识电子秤。 2、1000 克=1 千克 2000 克=( )千克 4 千克=( )千克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1 千克=1000 克 Kg g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