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 元素(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推理认识元素,统一对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通过小组合作、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元素符号,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认识元素
符号的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元素的分类
学习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学习难点: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学习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引入课题
【活动一】观模型,对比分析认识元素(课本 P59)
【课堂练习一】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原子( )(2)一个氢原子( )(3)氢元素( )(4)一个氢元素( )
2.同种元素的原子 数一定相同, 数可能不同
3. (组内活动)请说出以下物质的宏观组成
1 汞(Hg) ②氧气(O2) ③二氧化碳(CO2) ④金刚石(C)
活
动
目
标
活动
形式
活
动
时
间
活动过程及结果
了
解
元
素
的
概
念
观 察
微 观
模型
↓
归 纳
总结
↓
理 解
应用
10
min
【观察与分析】观察分析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发现决定
元素种类的本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元素
种类
氧 8 8
氧元素氧 8 10
氢 1 0
氢元素氢 1 1
氢 1 2
碳 6 6
碳元素碳 6 8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
称。
【注】
①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或 )不同;
②元素是 概念,只讲 ,不讲 ;
③元素 物质(组成?构成?)
【活动二】 阅读课本,了解元素的分类(课本 P62)及分布(课本 P60)
【课堂练习二】
下列物质由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 ;
A.Fe3O4 B.SiO2 C.CaO D. Al2O3
【活动三】观察卡片,认识元素符号(课本 P61-62)
【课堂练习三】 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1 个钙原子 ;铁元素 ;m 个氯原子 。
活
动
目
标
活动
形式
活
动
时
间
活动过程及结果
了
解
元
素
的
分
类
及
分
布
阅读
↓
交流
10m
in
【阅读归纳】阅读课本第 62 页资料卡片,分组交流讨论
2、元素的分类
① ② (含稀有气体元素)
【阅读归纳】阅读课本第 60 页内容,分组交流讨论
3、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前四位元素: 、 、 、 ;
(2)生物细胞前四位元素: 、 、 、 ;
(3)空气中前两位元素: 、 ;
活
动
目
标
活动
形式
活动
时间 活动过程及结果
了
解
元
素
符
号
的
书
写
及
意
义
观 察
图片
↓
观 看
视频
↓
总 结
归纳
15mi
n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 ;
练一练:
【问题】
元素符号 H 可以表示什么?
H 的意义: (宏观); (微观)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宏观)
(1)单独的元素符号
② (微观)
【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
号有 3 种意义:
例:Fe:① ② ③ ;
【问题】2 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
(2)计量数 n(n≥2)-元素符号: (只表示 );
例:2N: ;3 个氧原子: 。
(2)N: , ; 2H: ;4Mg: ;
Si ① ② ③
【活动四】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