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
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具 :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
要性,而“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这句话就说明了水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学生:感受水的存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实物】出示两杯水,一杯蒸馏水,一杯脏水(附近的水)
学生:观察两杯水的不同特点,然后根据观察到的蒸馏水,描述水的物理性
质
教师:【投影】水的物理性质
【讲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 18 世纪末,在
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
种元素。
【过渡】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
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学生:看课本 P48 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二、实验探究
教师:1、【演示实验】教材 P46 实验 3―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两极的变化
学生:两极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阴极产生的气体大约是阳极的两倍
【提问 1】两极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总结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用燃着的火柴占燃阴极的气体,用带火星的火柴检验阳极产
生的气体
学生: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通过预习知道是氢气,但对于氢气不太了解。
教师:介绍氢气,并组织学生规纳有关氢气的性质
【讨论】在验证阴极产生的气时,大家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用点燃的木条
伸入试管内时,听到“卟”的响声,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讨可能原因
教师:2、【演示氢气的检验】结合教材 P47 图 3―3 进行讲解
【提问 2】若经检验的氢气不纯而需再检验,如何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原因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
【投影】它的文字表达式:
水 → 氢气+氧气
教师:【提问 3】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并复习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
【提问 4】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 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草板书]氢气(H2)氧气(O2)水(H2O)
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 P47 的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提出质
疑
教师:根据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师:【小结】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这样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同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学生:举例学过的化合物和单质
教师: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三、巩固知识,小结
板书设计:
课题 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 → 氢气+氧气
(H2O) (H2) (O2)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H2、N2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Fe3O4、Al2O3、P2O5
练习:(略)
作业:课后习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