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
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
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
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
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
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
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板书]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
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
[投影课前预习]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氢气燃烧
③电解水 ,并填下表。
2
反应物 生成物
H2O H2 O2
质量比 36 4 32
A 18g 2g
B 1g 8g
【激趣导标】
你想知道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去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吗?请认真体
会下面的探究过程。
【启思导学】
认真阅读课本 P102 例题 1、2 的解题过程,初步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的步骤。
例题 1:加热分解 6.3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例题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
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 5.6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总结出围绕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质量关系,求出所需物质的实际质量。
【小结】
例题 1 是已知 质量,求 质量(填“反应物”或“生成物”,
下同)。例题 2 是已知 质量,求 质量,而且代入方程式计算的物
质都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尝试归纳]
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 ;
(2) ;
(3) ;
(4) ;
(5) 。
[小组讨论 1]哪个例题的步骤更简洁?
【强调】
认真领会解题思路,从同学的正确解题格式中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物
质的质量。
【关键得分点】
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严格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去计算,认真核对格式
与数据。
3
【精讲导评】
1.现将 2.4 g 镁条充分燃烧,可得到多少 g 氧化镁? Mg-24 0-16
[小组讨论 2]对比同学们的解题格式,试找出改进点?
2.98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 13g 锌完全反应,可以得到氢气多少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ZnSO4+H2↑,H-1 Zn-65 S-32)
[小组讨论 3]
当题目中出现两个数据时,那个量才可以代入方程式计算呢?
【小结】
98g 硫酸溶液是 的质量,13g 锌是 的质量。当进行化学方程式
计算时应选 的质量代入。(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巧练导悟】
3. 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若充分燃烧 8g 氢气,最少需要氧气多少 g, (H-1 O-16 )
4.向 68g 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得到 6.4g 的氧气,
那么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H-1 O-16 )
【建议】
当需要求两种物质的质量时,要分别设两个未知数,若是在同一个反应中
只需列一条方程式代入计算,分别列比例式,分别求解。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课堂小结】
由以上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
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
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教师总结并板书]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总结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
子质量。
4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试用思维导图来归纳)
【反馈拓展】
1.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本学案。
2.提升:练习册相关内容并自我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