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 2 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 心内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 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 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 浓度的方向进行。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 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 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3)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 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有何特点? 二、 下列反应,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1) Fe + H2SO4 = FeSO4 + H2↑ (2) NaOH + HCl = NaCl + H2O (3)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4)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5) CO2 +Ca(OH)2 = CaCO3 ↓+ H2O (6)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三、 引入新课: 我们发现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且有的有水生成,有的有气体生成、有 的有沉淀生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环节二:交流讨论,归纳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环节三: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过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其中有水和气体生成很容 易从化学式上准确判断,但哪些化合物在水中难溶呢?我们也能用化学式判定吗? 2.介绍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附录 114 面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3.尝试训练:下列物质哪些是沉淀? CaCO3 NaOH Cu(OH)2 NaCl BaSO4 Mg(OH)2 BaCO3 Na2SO4 AgCl Fe(OH)3 环节四:实验探究,验证条件 过渡: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 P114 提供的常见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先判 断下表中的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再实验,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1.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请学生实验探究,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 的条件。(要求:先判断能否反应,再实验验证,并记录实验现象。) 甲组:仪器:试管(6 支)、试管架 NaOH 溶液 NaCl 溶液 Na2CO3 溶液 BaCl2 溶液 H2SO4 溶液 能否反应 判断依据 观察到的现象 乙组:仪器:试管(6 支)、试管架 稀盐酸 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 Ca(OH)2 溶液 能否反应 判断依据 观察到的现象 丙组: 仪器:试管(6 支)、试管架 稀盐酸 Ca(OH)2 溶液 BaCl2 溶液 NaCl 溶液 Na2CO3 溶液 能否反应 判断依据 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教师引导:①满足什么条件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反生? ②复分解反应中常常会伴随着什么现象? 环节五:突破难点: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上述化学反应,我们能否书写化学方程式. 1.学生书写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共同更正,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讨论:复分解反应有几种类型。 结论:①酸 + 碱: ②酸 + 盐: ③碱 + 盐:④盐 + 盐: ⑤金属氧化物+酸 3.学生训练: (1)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反应的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AgNO3 + HCl = ② K2CO3 + Ca(OH)2 = ③ Na2CO3 + CaCl2 = ④ Na2SO4 + HCl = ⑤ H2SO4 + BaCl2 = ⑥ Ba(OH)2 + KCl = ⑦ CuSO4 + NH4NO3 = ⑧ HNO3 + NaOH = (2)从 CuO、H2SO4、稀盐酸、NaOH、Ca(OH)2 、BaCl2、Na2CO3 、 CuSO4、NaCl 这九种 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酸 + 碱: ②酸 + 盐: ③碱 + 盐: ④盐 + 盐: ⑤金属氧化物+酸: 环节六:课堂小结 环节七:练习巩固:完成学案上练习 【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 1. 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 AB + CD = AD + CB 3.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探究 过程为主体,以 4 个问题为引子和目标,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引导和把握学生的思考过程,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体会掌握知识。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始终要坚持在课堂 上练习、强化、反馈,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量较大,还应多给予学生练习和应用的时间。另外不足的是跟实 际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在对复分解反应在实际中 的运用类别还需要做出更好的归纳,如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发生、鉴别物质、物质的相 互转化、除杂问题、推断物质的组成等,这些训练将会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推理应用能 力。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