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案(1)

ID:714269

大小: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几种灭火器。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引言: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 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二、新课授入: 探究活动一:燃烧 1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交流讨论得出燃烧的特征。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探究活动二:燃烧的条件 设问: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1、探究活动:燃烧的条件 ⑴ 实验一:可燃物的探究 ⑵ 实验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探究 ⑶ 实验三: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燃烧的条件 1 2 3 3、通过以上实验总结: 可燃物 条件 氧气(或空气) 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探究活动三:如何灭火? 活动探究:灭火的原理 ⑴ 实验:点燃几支蜡烛,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⑵ 学生讨论总结灭火的原理。 ⑶ 由此可知,要燃烧就得具备燃烧的三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⑷ 总结:灭火原理 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原理 隔绝空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三、课时总结: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清除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去掉其一即可) 四、练习: 见 ppt 五、板书设计: 课题 1 燃烧与灭火 一、 燃烧定义: 二、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着火点 三、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下列做法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 燃 烧 的 木 柴 架 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香 烟 的 烟 丝 中 加 入 氯 酸 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工 厂 炼 钢 时 常 充 入 氧 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两种:(1)增大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浓度。 答案:(1)(2)(3)均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5)(6)均是增大氧气浓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 思路解析:A 项灯泡通电是反例;B 项缺少在有限空间内这个条件;C 项气球、车胎爆炸是 反例;D 项符合燃烧的定义。 答案:D 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氧气增加 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思路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扇子一扇,风将热量带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不到蜡 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 答案:D 1.用一块面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将手帕展开,用 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 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思路解析: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上分析手帕未着的原因,只能是手帕的温度未达到棉布的着 火点。而 B 项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这绝对不可能。 答案:C 2. 某班学生在野炊时出现了下列情况: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背风的地段支起了炉灶,升起炉 火后发现干燥的柴草燃烧不旺,只好使用锅盖往灶堂内扇风,才使得火势越燃越旺。 第二小组的同学接受了第一小组同学的教训,把炉灶支在了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段,结果发现 必须找来物品遮挡在炉灶的进风口处,才能保证柴草顺利燃烧起来。 请 你 用 所 学 的 关 于 燃 烧 的 化 学 知 识 加 以 解 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运用上述理论可解释两个小组同学野炊时出现的问题。 答案:第一小组柴草燃烧时,因通风不畅,导致氧气不充足,所以要扇风才能越烧越旺;第 二小组因通风良好,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所以要挡风。 我综合 我发展 3.氢气在氯气中点燃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燃烧 B.此反应不属于燃烧,因为没有氧气参加 C.此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思路解析:我们现在学习的燃烧的定义是狭义的,有些物质的燃烧不需要氧气参与。例如: 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 B 项不正确。 答案:B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