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C60
第二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一 教学目标
① 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
2 知道碳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
③ 了解碳的还原性的概念
④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
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⑤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
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 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
碳的还原性及其用途
四、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一副毛笔字,提出问题:该字
帖中的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素,为
什么这副字画能够保存这么长时
间而不退色呢?
思考问题 通过字画提出问题来引
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小结 字画能够保存这么长时间而不退
色说明: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
稳定
听讲、记录
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加
强记忆
过渡 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是
否就能说碳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
应呢?
思考 通过问题再次激发学生
继续学习的兴趣,并让学
生知道条件对于化学反
应的重要性
碳 的 可 燃
性
联系生活,碳能作燃料,说明碳具
有什么化学性质?
思考、回答问
题并记录
将用途与性质联系起来,
加深对性质决定用途的
理解
碳 可 燃 性
的特殊性
碳燃烧有两种情况,分别为氧气充
足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
一氧化碳,请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书 写 反 应 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独立写出化学方程
式,印象更深刻
碳 的 还 原
性
1 完成实验 6-2 的演示实验,引
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根据现象推导反应的生成物,
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 介绍还原性的定义
4 碳的还原性对应的用途,冶炼
铁,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介绍实验 6-2 的实验细节
观察实验,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理 解 还 原 性
的定义,并学
会 书 写 还 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程式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通过实验现象
推导出实验结论,比死记
硬背更符合新课标的要
求。
通过拓展和练习可以加
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 中考为什么要求一定要用黑色
的碳素墨水的钢笔进行书写?
2 碳可作为燃料,说明碳的什么
化学性质?
3 碳在工业上为什么可用于冶炼
金属?
思考问题,回
答问题,归纳
总结
问题式的总结可以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并理清本
节课的思路
作业 完成纸条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