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单 班级 姓名
1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
2.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
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习化学的
兴趣。
3.通过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达到哪些条件呢?
【猜想与假设】
燃烧需要的条件有 。
注:着火点是指 ,它是物质本身的 。
【设计实验】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呢?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40
实验用品:白磷、红磷、60℃的热水以及烧杯、试管、橡皮塞等。
实验装置:参考书 P128~129 页实验 7-1,各小组讨论并在白板上自主搭建
实验装置,并进行展示。
【分析与讨论】
1.试管中的红磷 ,试管中的白磷 ,这说明燃烧需要 。
2.试管中的白磷 ,水中的白磷 ,这说明燃烧还需要 。
【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 个条件, 。
【评价与反思】
1.现在你能解释水火相容的奥秘了吗?
2.与书中的实验装置相比,你设计的装置有何优点? 老师演示的装置又有
何优点?
你还清晰记得吗:回忆铁丝、硫粉、镁条、木炭等物质燃烧的现象。
小结: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
的 。
你能辩证认识吗:燃烧是把双刃剑。
二、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组比赛: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熄灭正在燃烧的蜡烛。
实验用品:燃烧的蜡烛、剪刀、抹布、碳酸钠、盐酸、烧杯、水。
小贴士: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灭火的原理有 。
小结:灭火的根本就是 ,且只需要 即可。
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单 班级 姓名
2
你会正确应用吗:分析灭火的实例中所采用的灭火原理。
三、练习与反馈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
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
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 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
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
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
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并达到着火点
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
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烧起大火,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
的条件是 、 ;有些木船切断了锁链,逃离了熊
熊大火,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是因为 。
四、课后拓展
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
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 1 所
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
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
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
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小海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新的猜想进行了补充: 。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 2 所示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此气体可能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 。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
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
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
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单 班级 姓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