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段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课题 燃烧与灭火(一) 课时 1
课前准备 相关仪器与药品的准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燃烧的定义;2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3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自然规律,形成科学自然观。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着火点的理解 灭火原理的应用
教法:实验、分析、引导 学法:分组讨论、实验,讨论、辨析
教
学
过
程
导课:火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在寒冷时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但有时也会使万顷
森林化为灰烬,高楼大厦面目全非,如何让火造福于人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
火.(板书课题:燃烧与灭火)
新课:
一.请认真观察:点燃火柴 酒精灯 蜡烛
试回答:1.燃烧的过程中伴随着什么现象?(发光 放热)
2. 除了火柴,酒精,蜡烛,还有那些物质能燃烧?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
能燃烧?(引出可燃物的概念):把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3.由此可见,燃烧需要可燃物,观察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仅有可燃物的存在,并非
燃烧就会发生;燃烧的发生还需要其它条件。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曾经熟悉的两种可燃物:红磷、白磷的实验对比。
【教师演示实验】: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ml 热水(80℃)
中,
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
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分析:这说明燃烧跟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温度——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把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板
书:温度达到着火点)
大家看课本 125 页表 7-1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
不会改变。
讨论: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做?
【演示实验】:把一支充满氧气的大试管垂直向下
倒扣入烧杯中,盖住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白磷在水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燃烧需要
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而且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一个,燃烧就不会进行.
讨论:结合刚才的实验,想一想,什么是燃烧?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人们利用燃烧产生的
热量烧水、做饭、取暖、发电等等;如果燃烧失去控制将会引发火灾——给人们带来了沉
重的灾难。所以,树立防火意识,采用科学的方法灭火势在必行。
增删、点评
教
学
过
程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看课本 P125,分组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方法: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分组实验:【实验 7-2】
感受认知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三.试一试、比一比
1.填空:
燃烧 实例 灭火的措施 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酒精灯的燃烧 用灯帽盖灭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用水扑灭
液化石油气引发火灾 关闭阀门
燃烧的蜡烛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什么?
3.(课本 P131-4t)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张和木材?
4.(课本 P131-3t)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
一扇就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和你的同桌交流你有那些新的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五.作业:(P131)2t、 6t
增删、点评
板
书
设
计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发光、放热 三.灭火
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
⑴可燃物----------------------------------------------清除(或移走)
二.条件 ⑵氧气(或空气)----------------------------------隔绝 方法
⑶温度:达到着火点--------------------------低于着火点
缺一不可 有一即可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