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原因。
2.初步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自主研学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4.硫在氧气中燃烧 。
合作探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变化呢?
实验探究: 反应前称量总质量 m1,反应后称量总质量 m2
实验方案
方案一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方案二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m1 m2 m1 m2
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
实验 5-1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 5-2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m1 m2 m1 m2
不平衡原因
改进措施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观看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的示意图,以分子原子的观点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
相等?
课堂练习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试根据该反应推断淀粉中一定
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能说出你推断的依据吗?
2.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油中含碳氢氧元
素),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镁的质量;蜡烛燃烧后剩余质量 原来
蜡烛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
4.已知反应 A+B C+D,3 g A 和 4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5 g D,则生成 C 的质量是 。
链接中考
5、把 A、B、C、D 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反
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0 18 1 2
反应后质量/g 8 4 X 2
回答下列问题:
(1)X= ________g。
(2)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10 g 水受热变成 10 g 水蒸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C.水结冰后,体积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该物质一定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
质质量如下表: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A.20 B.8 C.4 D.0
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
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反应前质量/g 4 0 4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 m 为 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自主研学
1.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3.碳+氧气 二氧化碳
4.硫+氧气 二氧化硫
合作探究
一、磷与氧气反应 托盘天平、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气球 先称反应前各物质的
质量,发生反应,再称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有气体参与或
生成时要用密闭容器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课堂练习
1.大于 小于
2.2 g
3.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4.油含有碳元素,而水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可能把水变成油。
学以致用
1.B 2.C 3.D 4.C 5.D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