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生产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的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一般的火灾逃生方法。
二、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利用燃烧的条件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运用灭火的原理来处理一些生活、生
产中所遇到的突发状况。
四、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堂引入:
学生说出日常生活常见的燃烧现象;图片展示人类利用燃烧的历史以及燃烧
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观看神奇的水下燃烧现象。
2、课题“燃烧”的引入:
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燃烧”反应及现象,引导得出“燃烧的定义:可燃
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3、“燃烧条件”的探讨及归纳:
(1)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判断“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酒精、矿泉水、书
本、木柴、 玻璃、蜡烛、大理石、瓷砖、面条、汽油、水泥块、氧气;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可燃物燃烧起来?”
(3)小结归纳出“燃烧需要的条件”:
①有可燃物
②有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强调燃烧的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4)实验演示“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思考:
①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②水下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
③如何才能使水下的白磷燃烧?
(5)实验演示“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验证燃烧的条件②
4、“灭火的原理”的探讨及归纳:
(1)学生讨论“燃烧的利与弊”,引出“灭火”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灭火?”
(3)小结归纳出“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实验演示“灭火原理的探究”,学生思考:
①剪去蜡烛芯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②用烧杯盖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③吹熄蜡烛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5、教学内容总结——知识梳理:
燃烧需要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①有可燃物 ①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②有氧气(或空气)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6、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1)面对火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常见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7、学以致用,课堂练习:课本练习 P135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