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知道燃烧的条件。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验方案;体会团结协作,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3.能运用燃烧和灭火解决生活中的防火、防暴问题。
4.知道安全自救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装置的探究学习。
2.灭火的原理。
3.火灾安全自救的安全常识。
二、燃烧三个条件的关系探究
【活动 1】观察与思考
1.“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 2~
3 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
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 、“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
B 、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
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
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2.“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浓度约为 70%酒精溶液中,浸透在酒精灯上
点燃,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相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绢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绢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将铜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其原因是( )
A 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2
B 铜圈使蜡烛与空气隔绝
C 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 蜡烛与铜丝发生了化学反应
【微视学习知识梳理、延伸】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满足 、 、 三个条件
思考如何灭火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如何灭火呢?
1、 2、 3、
【活动 2】燃烧条件实验探究装置改进
微视频学习中,我们利用该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
实验探究,该装置有什么缺点 ?
可以怎样改进?
【活动 3】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能用多少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每种方法应用的原理是什么?
1.“盖”、“罩”、“喷 CO2”--能够使可燃物与 隔离
2.“吹”、“水”、“扇”-可以 至着火点以下。
3.“剪”可以 可燃物
【总结】灭火就是 燃烧的条件
【活动 4】比一比 赛一赛
1.看图猜成语
2.生活中小火自救常识
(1).炒菜的油锅中油不慎着火
(2).堆放的杂务的纸箱着火了.
(3).电器着火
(4).酒精在桌上燃了起来
(5).油、气灭火
(6).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
【活动 5】小组展示火灾逃生秘诀
3
表演者:高婷婷 刘毅凡 曾红权 张旭毅 郑卓(姓名不分先后)
【活动 6】拓展延伸
【 小结】
【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 )
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