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的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觉得魔术神奇吗?今天老师也为大家表演一个魔
术。想看吗?
【老师】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观察魔术
【老师】在熊熊火焰中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这其中蕴含着
一定的化学原理,你想为这一魔术解密吗?答案就在今天的学习中。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7.1 燃烧和灭火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哪些燃烧事例?
【板书】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燃烧事例的现象以及发生的反
应。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
【提问】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燃烧现象,思考燃烧的共同特征是什
么?
【小组讨论回答】:①都发光②都放热③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
化反应)。
【教师】:很好,因此,我们把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
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板书】1、燃烧的定义
【过渡】燃烧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生的呢?
【教师】:下面就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请同学
们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燃烧需要可燃物。
【教师】:很好,现在老师来做一个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演示实验。
【教师】在 500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mL 沸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
火点约为 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
燥的红磷(着火点大于 200℃),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
上水的白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学生】①铜片上白磷燃烧②红磷未燃烧③水中白磷未燃烧
【教师】
【提问】1、实验现象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说明可燃物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提问】2、实验现象①③对比,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说明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
【教师】:由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完成的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1)可燃物;(2)氧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着火点和熔点沸点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被
人为地升高或降低。
【板书】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教师】:那同学们猜策这三个条件是具备一个就能燃烧呢?还是必
须三个都要具备才能燃烧呢?
【学生】: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教师】:那是不是真的需要三个条件都要具备呢?我们再来继
续这个实验,如果真如同学们所说,我们放在水下的白磷它满足于是
可燃物、而且也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接触氧气,只要我们让它接触氧
气的话,按同学们的猜想它是应该燃烧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
不是这样的呢?
【教师】:说明我们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
一不可。
【过渡】如果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完成一个实验,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
说一下实验步骤。
【教师】:现在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说一下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分析原因)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对于这个原因分析,同学们还有没有补充或者其他的想法?
【教师】:没有吗?老师却有呢,我认为 A。。。。。为什么老师会
这么认为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将一个大烧杯罩在一高一低两只燃着的蜡烛上,会看到什
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同学么看到什么现象了?这是由于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
碳气体受热上升(热气流上升),高的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因此先
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真的只燃尽了火焰上方的氧气,而火焰下端的氧
气并没有被消耗。
【教师】:刚才实验的其他的分析还是不错的,从同学们自己做的这
个实验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学生】:只要破坏燃烧中任意一个条件,蜡烛就会熄灭。
【教师】:所以说如果要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
了。刚才这个实验只是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接触氧气这一条,那同学
们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让蜡烛熄灭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
1、吹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剪掉烛芯(清除可燃物)
4、沙土覆盖(隔绝空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灭火的原理有那几条:
【学生】: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
下。
【板书】灭火原理有三个: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做几个练习:。。。。。。。。
【教师】:如果真的在现实中遇到大火,学了本节课同学们知道该怎
么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