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2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
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
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并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
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
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
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
教学难点:探究并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 :雪碧 、块
状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 、澄清的石灰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让学生如何依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建构、学会学习。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而本节课需用到的二氧化碳的有
关性质则安排在下一个课题,我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激发学生的兴
趣,同时引出课题。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选择设计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做到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呈现问
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发展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
的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与学生之间努力体现出一种
平等协作的关系。
四、 教学过程 :
(一)、实验引入:
演示实验:把可乐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倾倒入燃着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
学生观察后叙述现象并分析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比空气和密度大,不支持燃烧的等性质。
设问:
实验中所用二氧化碳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气体,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这种气体呢? 板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时候研究了哪些问题?(反应原理,药品,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制取也按这个思路进行。
(二)|活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原理
课件展示
资料“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能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结合已学知识思考教材 P112
第 5 题,列举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讨论:是否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课件显示:
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及药品应考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填
表,讨论、教师补充: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浓盐酸具
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
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也不宜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因其反应过快,且价格偏高。
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总结归纳:在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反应条件——节能,易实现 反应速率——适中 药品成本——廉价易得
生成物——纯度高,污染少,便于收集
板书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三)探究并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设问: 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 : (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对比探究 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
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何不同?
投影
分别用哪个装置?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能否用 A 装置?如何改变 A 装置(比如
去掉某个仪器)用于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
素?
小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
板书
装置的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
那么制取二氧化碳应用哪个装置呢?锥形瓶能否用其他容器代替?
板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 确
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回答: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提出
为什么不用排水法);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即满(强调放在
瓶口);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即为二氧化碳。
板书:
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
(三)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四)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即满
(五)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投影教材 P111 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可以连接实物或画成简图。(教师巡回
指导)鼓励一些学生到台上展示自己的设计,并指出所设计装置的优缺点。如果学生设计的
装置过于单一,可提供参考方案,供学生学习和讨论。
(四)、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课后第一,二题 研究性作业:练习册第六,九题
创新性作业:利用家中物品,设计一套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装置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
(三)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四)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即满
(五)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将本课题定为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在认
真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积累的教学经验,组织设计出本课题的教学案,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才深切体会到本课题的教科书内容中教学资源的博大精深。原来,难点
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难点在于既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意义建构,又能实
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在于阶段学习中进行大跨度的知识成序和激发思维活
跃并随之导向收敛与深入;在于从普通与常见的知识与技能中,揭示一般的规律与方法,而
且要让学生自身去体验和“发现”;这里其实也有一个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的问题!
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师为辅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