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国民代表苏轼
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明确提出:第一,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第
二,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三,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
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文本解读】第一,这首词作充满词人丰富的想象,使得意境开阔,奇绝瑰伟。第二,
深沉的人生积淀充盈在字里行间,既充满人生无奈,又努力创造未来的情感。第三,儒家思
想中的“仁、义、忠、悌”在本词也可体悟。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词停留在理解表层字词句的意思,不能较深体悟词人的思想感情和
人格魅力。能通过找韵脚,感知韵律美,但是如何读出美感,也是浅尝辄止。
【教学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
观。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身穿长袍,手持一扇走出,缓缓念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知道我是谁
吗?(生说:苏轼)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我四年前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写的,而如
今,我又被调任密州做通判, 也就是山东地界了,任官二十载,满心装着我的国,我的
民,我的家。
二、知“我”有多少——学生分享储备知识,教师补充
1.唐宋八大家之ー,三苏之一。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学什么就成为什么“大家”,
可谓才比天高,但命运多舛,一生在政治的漩涡中沉浮。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被朝廷重
用,渴望有所作为。19 岁中进士第,主考官欧阳修为避嫌把原本第一等的苏轼改为第二
等,当看到苏轼的文章时大为感慨,宋朝庭出了个人才。
2.豪放派代表,作品(以前学过的文章),如《记承天寺夜游》:乐观旷达的胸襟。
3.王安石变法,直击百姓生活现状,直言上疏变法利害。
4.被贬密州政治失意,与苏辙六年未见。
正值中秋夜,面对皓月当空,苏轼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为求自我解脱,举杯浇愁,并作
此词。
三、懂“我”有多深——学生交流分享感受,教师补充
(一)品读上片
1.一读正音:又一个中秋节,我与同僚畅饮,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同学们,请你们读读我的
词,看看你们能否读对啊
重点字音及意义:宫阙 胜 琼楼 绮 婵娟
2.读对并不代表读懂我,你知道“我”现在想去哪里吗?最终去了吗?为什么?
学生预设:学生从上片找出“我欲乘风归去”的地方就是那满是“琼楼玉宇”的月宫,最
终因为“高处不胜寒”没有去。留在人间“起舞弄清影”。
板书:天上宫阙(想象)——向往:实现抱负
担忧:身陷政治旋涡
人间起舞(现实)——乐观豁达,直面人生
3.喝酒话人生,中秋佳节何等畅快,我高兴啊!我举杯邀明月,想到那月宫一游,为什么会
“恐”,会感到“不胜寒”呢?谁懂“我”呢?
学生预设:政治斗争,远离官场
教师补充:宋神宗继位年方十九、血气方刚的新天子有志兴利除弊,大干一番,实现富国
强兵的理想。
例:青苗法。根据粮食生产的周期和粮食市价调节仓储,当粮价上涨时,各地粮仓将
储备粮减价出售,粮价下跌时,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播种时节,允许农民向政府借贷
粮食或物资,待秋收后贴二分利息归还。
例:精简政府机构,裁掉大批无能无为的官员,北宋的政府机关是干活的少,吃空饷得
多,耍无赖得多,贪污受贿的多,办实事的少。减少国家开支。
从经济、军事、教育三方面着手,想要改变宋朝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等朝廷国
库充盈,就不必再向北边的辽国、西夏委曲求全,年年供应岁币,粮食了,如果朝廷够强
大,怎么会怕别人?只有天下人带着诚意来朝见的道理。但是变法实施过程因为急功近利,
有违市场规律,并且用人不当等导致变法并没有让老百姓受益,甚至背负更多债务,主张
变法的新党打击排挤旧党,苏轼就被当成旧党成为压制对象。初入仕途“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理想可以换个方式,那就是远离旋涡,到平静的水面去,“居庙堂之高则侍
明德君王,处江湖之远则顾四方黎民”,“我”自请离京,民乃天下之根本,百姓不能安
居乐业,为官一日,内心何安?也保全我那好弟弟。
4.二读起伏:感情:节日欢饮时轻松愉快,仕途坎坷时激愤悲伤,乐观豁达时平静释然
语速:开始时明快,回想时急促有力低沉,释然时缓慢
朗读安排:老师示范读(配乐),再齐读,然后个人朗读
(二)品读下片
1.今晚的月亮真美啊!唐朝有个诗人张若虚,诗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他发出这等浩瀚的人生和宇宙同样悠长的感慨,这月亮
真是美,让人有这么多感慨,你能找出月亮美在哪里吗?
学生预设:明亮纯洁,令人遐想的月宫,令人凄楚的嫦娥神话,遥不可及令人向往,中秋
佳节月圆十分,家人团聚,思念故乡
教师补充:自然美:明亮纯洁,变幻之美,时光流传,
文化美:凄美神话
生活美:中秋佳节,家人团聚 借景抒情
内心美:相思怀人,思念故乡 情境交融
精神美:品质高洁
2.此夜的这一轮明月,也许独属于“我”心中的明月了,我越苦闷就越想念我那在世间唯一
的同胞弟弟子由啦!你瞧月亮转过我朱红色的阁楼,低低的挂在雕花的窗户上,它那么圆,
那么亮,那么美,而此夜我脸上的欢笑是这节日里的盛装,谁又知我内心的月亮却不圆满,
谁知道“我”认为不圆满的是什么吗?
学生理解,教师补充:(黄州惠州儋州功绩)
民力不堪 百姓苍生是关键 仁
忠言逆耳 直陈弊端说真话 义
仕途坎坷 不分朝野为朝廷 忠
兄弟分离 兄弟情深互扶持 悌
板书:仁义忠悌真君子
3.“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人生一世,仕途的悲欢,亲人的离
合也在所难免,何必强求,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和子由,以及全天下不能
团聚的孤客一起借这轮明月传递我们的思念共享这轮纯洁的明月吧!请你再读,读懂我无
法排遣的悲伤与无奈,读懂我的欢喜与旷达。
4.三读人生:角色朗读,男女生分句节齐读,老师穿插以及收束朗读。
这份兄弟之情感动日月,在这个中秋之后的下一年,我和子由相聚南京百余天,写成的诗
文也可成册。
5.拓展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四、知你懂你更敬你——说说我的心里话
1.今天,老师当了一回苏轼,却只是蜻蜓点水,泛起了些许涟漪,作为这个时代的孩子,你
从苏轼身上学到什么呢?
学生预设: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豆腐。做官要做好官,清正廉洁,为民谋福
祉的官,不论贡献大小,都应该让百姓有幸福感的生活。
人要真实,或者才有价值。
生活学习遇到困难,要坦然处之,没有一帆风顺的行船,也就没有一路平坦的人生,悲喜
交加才是多彩的生活,接受悲伤,让内心宽广,战胜悲愤,让本心更强大。
多才多艺才有化解忧愁的方式,苏轼喜欢纵情山水,才使他奔波各任无所畏惧,苏轼
喜欢美食,才以东坡肉改善百姓伙食,苏轼琴棋书画皆精通,才能以文会友结交名士,苏
轼兄弟感情深厚,携手一个甲子度人生。
2.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像苏轼一样具有伟大精神的人,你都知道谁呢?
学生分享,教师评价并补充
十七年前 65 岁的钟南山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各种风口浪尖深入
一线;十七年后,82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旧领军抗击中国新冠病毒,携手国际力量攻
克难题。白衣天使签下申请书,逆行危险前沿,他们便是大仁大忠之人。
全国脱贫攻坚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山区,第一书记寻找本地出路,引领当地百
姓冲出贫困的包围,铺出家门前的致富路,他们便是大仁大义之人。
在林海雪原、沙漠戈壁,在救灾抢险、赈灾一线,在科研攻关,强军富国各大领域,
一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手搀手,心连心,他们便是大仁大悌之人。
五、小结
苏轼一生,活的悲苦,但却被他活出了诗意;活的矛盾,但却被他释然于杯酒与明月;
活的洒脱,因为他不负光阴,不改初心。他的一生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他堪当心装国
家、坚守一线、造福当地的国民好代表,同学们,心里装着仁义与友爱,我们也能不愧
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
六、布置作业
摘引你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诗词,做简单赏析。
七、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天上宫阙(想象)——向往:实现抱负
担忧:身陷政治旋涡
人间起舞(现实)——乐观豁达,直面人生
仁义忠悌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