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史-章溢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毅。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
天性孝友。至虎林,心动,辞归。归八日而父殁,未葬,火焚其庐。溢搏颡吁天,火至柩所
而灭。
蕲、黄寇犯龙泉,贼素闻其名,欲降之,溢不为屈。至夜给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
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
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
监县宝忽丁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
府,闻之驰归,偕胡深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长枪军攻婺,闻溢兵至,解去。
论功累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
也。”辞不受,退隐匡山。210064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
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
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
州军中颇掠子女溢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太祖谕群臣曰:“溢虽儒臣,父
子宣力一方,寇盗尽平,功不在诸将后。”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
为能哉!”帝不怿。既而奏曰:“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
一举而恩威着矣。”帝喜曰:“孰谓儒者迂阔哉!然非先生一行,无能办者。”溢行至处州,
遭母丧,乞守制。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
2
祭之。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
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B.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
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C.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
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D.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朱亮祖取温州/军中颇掠子女溢
悉籍还其家/吴平/诏存道守/处而召溢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弱冠,常指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文中指的是章溢二十岁时拜王毅为师。
B.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也常指军政大吏办公的地方,也指幕僚、幕宾。文中指的
是章溢在宜孙处担任幕僚。
C.太祖,在古代常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后人
追授者。文中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D.守制,指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文中指
3
的是章溢因母亲去世请求回乡守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章溢天性仁厚,为人孝顺。他行至虎林,心中惊悸,毅然回家;父亲去世,房屋遭火,
祈求老天,未焚灵柩;母亲殓葬时,还亲自背运土石。
B.章溢心系百姓,常替百姓着想。府官要杀尽与贼寇有牵连者,他说百姓均出于无奈,不
可处死;放还被抓百姓子女,征召叛逆百姓为兵,以便打仗。
C.章溢敢于进言,常得到肯定。劝说石抹宜孙获得认同;回答太祖,说恩德方能辅助成功,
得到认可;建议皇帝恩威并显,皇帝十分高兴。
D.章溢,虽一介儒者,但不阔,用兵也很独到。曾与恩师王毅一起率壮士击败贼人;和胡
深共同除掉首恶,从而被皇帝认为功劳不输许多将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
(2)兵已入闽者,俾还乡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上,一举而恩威着矣
14.在章溢说宪台不可以“搏击为能”时,皇帝为什么不高兴?请概括原因。(3 分)
【参考答案】
10.(3 分)A
11.(3 分)A(古代“男女”错)
12.(3 分)D (“从而”联结的前后两者并无直接顺承关系)
4
13.(8 分)(1)我所率都是故乡子弟,他们肝脑涂地,而我却独取功名,我不忍心啊。
评分建议:将、判断句式、主语补全“他们”、句意通顺各 1 分,意思对即可。210064
(2)已经进入福建的乡兵,让他们返回故乡。而对那些过去曾是叛逆的百姓,应当征召为
兵,命其北上,这样便可一举两得,恩威并显。
评分建议:定语后置、俾、籍、句意通顺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14. (3 分)廷臣多严苛, 皇帝很满意;章溢抨击了宪台,章溢之言不合帝意。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两点即满分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出生之时,哭声如钟。二十岁时,章溢与胡深一起师从王毅。
章溢跟随他到处游历,有志于圣贤之学,天性孝顺、友爱。章溢至虎林时,章溢心中动摇,
告辞回乡。回乡八日后父亲去世,尚未殓葬,大火焚烧其屋。章溢拍着额头吁求上天,果然
大火烧至放置棺材之处时熄灭。
蕲、黄侵犯龙泉,贼寇一向听说章溢的名声,想招降他,章溢毫不屈服。到夜间哄骗守
贼,脱身而归,召集同乡百姓组成义兵,击败贼寇。府官随即率军而来,要杀尽有牵连者。
章溢前去劝说石抹宜孙说“:贫苦百姓是迫于饥寒,为什么要处死他们呢?”石抹宜孙觉得
他的话有理,便下令止兵,并将章溢留在幕下。石抹宜孙驻守台州时,被贼寇包围。章溢率
领乡兵前往救援,击退贼寇。不久,贼寇攻陷龙泉,监县宝忽丁逃跑,章溢与其老师王毅率
领壮士击走贼寇。宝忽丁返回后,心有所愧,杀死王毅而反。当时章溢正在石抹宜孙幕府,
获悉此事,迅速赶回,偕同胡深捉杀首恶,并趁机引兵平定松阳、丽水诸寇。长枪军进攻婺
州,听说章溢军至,便撤兵离去。论功之时,章溢被授为浙东都元帅府佥事。章溢却说“:
5
我所率都是故乡子弟,他们肝脑涂地,而我却独取功名,我不忍心啊。”因此坚辞不受。自
己退隐匡山。
明军攻克处州,章溢避入闽境。后来太祖诚心聘请,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一同来到
应天。太祖慰问刘基等说:“为了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如今天下纷乱,何时才能平定呢?”
章溢回答说:“天道无常,只有恩德方能辅助成功,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一统天下。”太祖
觉得他的话颇有远见。恰逢朱亮祖攻取温州时,军中抢掠百姓子女颇多,章溢将他们全部放
归。吴地平定后,太祖下诏命章存道驻守处州,而召章溢入朝觐见。太祖对群臣说:“章溢
虽是儒臣,但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其功劳不在诸将之后。”
当时廷臣窥探皇帝的意图,办事大多严厉苛刻,唯独章溢能持大体。章溢说“:宪台为
百司的仪表,应当教人懂得廉耻,岂能以相互攻讦抨击为能呢?”太祖听后不悦。章溢不久
又奏道:“已经进入福建的乡兵,让他们返回故乡。而对那些过去曾是叛逆的百姓,应当征
召为兵,命其北上,这样便可一举两得,恩威并显。”太祖高兴地说“:谁说儒者迂远而不
切实际呢?没有先生一行,便无人能办此事。”章溢行至处州时,恰逢母亲去世,请求回乡
居丧守孝。太祖不许。乡兵聚集之后,章存道受命由永嘉出发,由海路北上,章溢再次奏请
回乡守丧。太祖下诏答应其请求。章溢悲戚过度,殓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终也染病去世,
终年五十六岁。太祖悲痛哀悼,亲自撰文,到章溢家中祭奠。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毂。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
天性孝友。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要与俱行。至虎林,心动,辞归,
归八日而父殁。
蕲、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日:“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
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宫以兵来,欲
6
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
下。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
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
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巡行江东、两淮田,分籍定税,民甚便之。浙东设提
刑按察使,命溢为佥事。胡深出师温州,令溢守处州,馈饷供亿,民不知劳。山贼来寇,败
走之。迁湖广按察佥事。时荆、襄初平.多废地,议分兵屯田。且以控制北方。从之。会浙
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以职事被逮,词连溢。太祖遣太史令刘基请之曰:“素知溢守法,
毋疑也。”会胡深入闽陷没,处州动摇,命溢为浙东按察副使往镇之。既至。宣布诏旨,诛
首叛者,余党悉定。太祖谕群臣曰:“溢虽儒臣。父子宣力一方,寇盗尽平。功不在诸将后。”
洪武元年,与刘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
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为能哉!遭母丧,乞守制。不许。再上章乞终制。诏可。
溢悲戚过度,营葬亲负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亲撰文,即其家祭之。
8.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
为能哉
B.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
击为能哉
C.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击
为能哉
D. 时廷臣伺帝意/多严苛/溢独持大体/或以为言/溢曰/宪台百司仪表/当养人廉耻/岂恃搏
击为能哉
7
9.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并赐
以字。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
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B. 从子:古人的宗族观念很重,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
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唐宋开始将亲兄弟之子也称作从子。 李白的《春夜宴
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即堂弟。
C. 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如《三国演义》中“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与“敕令”一样都是长官用于下行的文
书。
D. 乞守制:古代礼俗,“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官员遭父母丧
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优”。 服满再行补职。但是情势需要,不得离职,可以“夺情”,
合法地不守礼制。“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
参加吉礼。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溢天性孝顺,年轻时在去秦中做官的路上,忽然心悸力辞而归,抵家八日后父亲去世;
母亲去世.章溢多次上奏章请求回家守孝,最后因为悲伤过度.营葬时又亲自背运土石,得病
而逝。
B. 章溢受朱元璋聘请,与刘基、叶深、宋镰一同来到应天。朱元璋与章溢交流非常高兴,
觉得章溢的话特别有道理,授予他佥营田司事。章溢巡行江东、两淮田地,根据户籍确定税
额,这对百姓十分有利。
C. 章溢虽是儒臣,但是先守住龙泉,后来又平定处州。胡深出师温州,章溢受命驻守处州.
8
保证粮晌供应。朱元璋感叹说: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他们的功劳不比诸将小。
D. 章溢深得皇帝信任。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人的供词中牵涉到章溢,朱元璋派人
去安慰章溢,消除他的顾虑;他去世,皇帝亲自写了悼文.到他家里祭奠。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
②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
答
8. D 9. C 10. A
11. ①章溢连忙跑去劝说石抹宜孙:“贫苦百姓是迫于饥寒(才跟着出来作乱),为什么要处
死他们呢?” 宜孙认为他说的很对。
②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上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
析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
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当时廷臣窥探皇帝的意图,办事大多严厉苛刻,唯独章溢能
持大体。有人因此劝说他。章溢却说:“宪台为百司的表率,应当教人懂得廉耻,岂能以相
互 攻 讦 抨 击 为 能 呢 ? ” 其 中 注 意 结 合 文 言 文 行 文 的 习 惯 , 也 可 借 助 标 志 词 , 如
“或”“曰”“岂”。本句中还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章(溢)”“仪表”“廉耻”等做
出判断。
【9 题详解】
9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
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
项,“敕令”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A 项,“改官秦中”的是元宪使秃坚不花,而不是章溢。
原文“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要与俱行。至虎林,心动,辞归,归
八日而父殁”。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
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走”,跑;“说”,
劝说;“冻馁”,饥寒、寒冷与饥饿;“诛之何为”,宾语前置句;“然”,认为……对;
“其”,代词,他的。第二句得分点:“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惟德是辅”,宾语前
置句;“嗜”,喜欢;“一”,统一。
翻译
章溢,字三益,是浙江龙泉人。章溢刚出生时,哭声像钟声一样洪亮。二十岁时,他和胡深
一同拜王毅为师。章溢跟随王毅学习,一起有志于圣贤之学。章溢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章溢曾游历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待他,秃坚不花调任秦中,邀请章溢与他同行。至虎林
时,章溢心中惊悸,告辞回乡。回乡八日后父亲去世。
蕲、黄地区的强盗侵犯龙泉,章溢的堂侄章存仁被捉,章溢挺身而出,对寇贼说道:“我哥
哥只有一个儿子,我宁愿代替他。”贼寇一向听说章溢的名声,就想让他归降,便将他绑在
10
柱子上,章溢毫不屈服。到夜间哄骗守贼,脱身而归,召集同乡百姓组成义兵,击败贼寇。
不久,府官率军而来,要杀尽与贼兵有牵连者。章溢赶到石抹宜孙那里劝告说:“这些贫民
都是受饥寒逼迫才做了强盗,为什么要处死他们呢?”石抹宜孙认为他说的很对。传令军队
停止行动,并将章溢留在幕下。
明军攻克处州,章溢避入福建。后来太祖聘请章溢出来做官,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一同
来到应天。太祖慰问刘基等人说:“我为了天下,委屈四位先生了。如今天下纷乱,何时才
能平定呢?”章溢回答说:“天道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上天只辅佐有道德的人,只有不滥
杀无辜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啊!”太祖觉得他的话特别有道理,任命他为佥营田司事。章溢巡
行江东、两淮田地,根据户籍确定税额,老百姓觉得十分有利。浙东设提刑按察使时,太祖
命章溢为佥事。胡深出师温州,章溢受命驻守处州,供应粮饷,而百姓不觉烦劳。山贼来侵,
章溢率军将其打跑。晋升为湖广按察佥事。当时荆、襄刚刚平定,废地很多,章溢建议派兵
屯田,并且以此控制北方。太祖听从了他的提议。适逢浙东按察使宋思颜、孔克仁等因失职
被捕,供词中牵涉到章溢。太祖为此派太史令刘基前去对章溢传达旨意说:“我向来知道章
溢守法,不要有疑虑。”恰逢胡深进入福建,全军覆没,而处州动摇,太祖命章溢为浙东按
察副使前往镇守。章溢到处州后,宣布诏令,处死叛首,余党全被平定。太祖对群臣说:“章
溢虽是儒臣,但他们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全被平定,其功劳不比诸将小。”
洪武元年,章溢与刘基同被授予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当时廷臣窥探皇帝的意图,办事大多
严厉苛刻,唯独章溢能持大体。有人因此劝说他。章溢却说:“宪台为百司的表率,应当教
人懂得廉耻,岂能以相互攻讦抨击为能呢?”恰逢母亲去世,请求回乡居丧守孝。太祖不答
应。章溢第二次奏请回乡守丧。太祖下诏答应其请求。章溢悲戚过度,殓葬时又亲自背运土
石,最终也染病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太祖悲痛哀悼,亲自撰文,到章溢家中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