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名校最新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解析版)(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全国名校最新高考地理模拟示范卷(解析版)(16)

ID:712095

大小:1.71 M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 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十六) 一.选择题 宏村背山面水,被誉为“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排布密集,楼距近,屋脊陡,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 道。民居白墙黑瓦,就地取材,以砖、木、石为原料,以马头墙为典型特征。马头墙由砖瓦砌成,一般建在 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 1~2m。马头墙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 马当先”。 1.“背山”“面水”的优势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C.“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解析】“背山”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入,并不能增加冬季降水;“面水”利于夏季通风降温,减小昼夜温 差。答案 B 2.设计马头墙主要是为了 A.挡风 B.挡雨 C.防火 D.防雷 【解析】宏村建筑中木结构建筑较多,且楼距近,马头墙可以避免火势蔓延,起到防火的作用;当地冬、夏 季风不强烈,无须建墙挡风;马头墙不具有挡雨的功能;墙在高处,起不到防雷的效果。答案 C 3.对村中建筑特征影响较大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炎热少雨 D.夏干冬湿 【解析】楼距近,说明纬度低,气候温暖;屋脊陡,且巷中遍布水道,说明降水多;夏干冬湿是地中海气候的 主要特征。答案 A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市区的高端人才占有率及变化情况(2000~2015 年)。 4.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总体特征是 A.主要集中于京、沪、粤,且三地相互间差距不大 B.呈中心—边缘模式,区域中心省市的聚集力高 C.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没有人才中心 D.呈现“梯度”分布特征,东北地区处于一个梯度 【解析】我国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分布于京、苏、沪,且三地相互间差距很大,北京遥遥领先;高端人才表 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模式,全国高端人才重心在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每个区域内形成各自中 心;西部地区以陕西为中心,中部地区以湖北为中心,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 心向外扩散,中心省市的人オ聚集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西部地区是高端人オ薄弱区,但陕西是区域人オ 中心。答案 B 5.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A.占有率增长率为正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带 B.北京等高端人オ集聚中心人才密度下降 C.高端人才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 D.高端人才重心一直在北方且位置稳定 【解析】高端人オ占有率增长排名前五位的是青海、宁夏、陕西、云南和新疆,均属于西部地区;增长率 为正的省市有 15 个,其中东、中、西三地区分别为 4 个、5 个和 6 个,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北 京等高端人才集聚中心高端人才占有率是减少,但人才的密度并非减小:高端人才重心会随着经济发展、 人才流动等发生变化。答案 C 6.造成陕西高端人才占有率及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重点高校较多,毕业生就近就业率较高 B.能源资源开发,东部高端人才迁入多 C.经济结构优化,对人才吸引力超过沿海 D.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人才集聚效应强 【解析】很多毕业生都会将所读学校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就业的理想地区。陕西重点高校较多,高 端人オ占有量增长速度较快;经济结构不会比沿海地区更加优化;承接的国内外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和资 源指向型产业,人才集聚效应较差。答案 A 北极燕鸥是鸟中迁徙之王,它们每年 6 月在北极地区繁殖,8 月向南迁徙,于 12 月到达南极附近,次 年 3 月初,向北迁回繁殖区。下图示意北极燕鸥的迁徙路线。 7.每年,北极燕鸥迁徙的平均路程最接近 A.10000km B.20000km C.40000km D.80000km 【解析】南北极点最短距离接近 2 万千米,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是沿最短路线,向南飞行约 2 万千 米,再回迁向北飞行约 2 万千米,所以一年大约飞行 4 万千米。答案 C 8.北极燕鸥北迁不走直线而走“S”字形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A.沿线路程更短 B.充分利用盛行风 C.充分利用洋流 D.沿海岸淡水充足 【解析】由图可知,北极燕鸥北迁路线与盛行风带的风向吻合,顺风飞行,可以节省体力,便于长途飞行。 答案 B 9.北极燕鸥不远万里飞到南极地区越冬,其原因最可能是南极地区 A.更加温暖 B.食物更丰富 C.水质较好 D.夏季白昼长 【解析】北极燕鸥惯于过白昼生活,12 月北极燕鸥到达南极附近越冬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期,白昼时间长; 南极地区相对北极地区,并不是更温暖、食物更丰富、水质较好的地方。答案 D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在福建西部某丘陵山区,多泉 水(如图)。甲泉泉水多气泡,含钙量高。乙泉附近谷地内有较多风化严重的玄武岩岩块。 10.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频繁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帯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且泉水多,说明有喀 斯特地貌发育,岩层裂隙多;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答案 A 11.与甲泉水相比,乙泉水 A.水温高,含钙量高 B.水温低,含钙量低 C.水温高,含钙量低 D.水温低,含钙量高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甲泉水来自喀斯特溶洞,溶洞中光照缺乏,导致泉水冷凉,且含钙量高;乙泉水 附近有玄武岩,受火山喷发带来的地下余热影响,泉水温度较高。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36.(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主要有矿产开采业、以磷 酸盐为原料的化肥工业等,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右图为突尼斯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与乙城相比,说明甲城发展化肥工业的有利条件。(10 分) 【答案】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周边城市密集,生产协作条件较好;工业用水充足;临近欧 洲消费市场;海运便利。(10 分) (2)从环境角度考虑,推测甲城化肥厂的区位特征。(6 分) 【答案】布局在城市的东北郊: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与居民区之间有绿化帯隔离。(6 分) (3)当地政府计划扩大化肥工业的规模。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阐述理由。(6 分) 【答案】赞同。理由:磷矿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增 加就业机会。(或不赞同。理由:过量开采易造成磷矿资源的枯竭;资源开采破坏植被,加工过程中造成环 境污染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6 分) 37.(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克苏绿洲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河是唯一一条向塔里木河干流常年输水的河流, 蜿蜒穿越绿洲。凭借自然资源禀赋,阿克苏绿洲大规模种植纸皮核桃、大枣等特色果业,是新疆重要的粮、 棉和瓜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分别示意阿克苏绿洲位置(图甲)及 1991~2016 年绿洲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的变化情況(图乙) (1)与和田河相比,说明阿克苏河水量大且稳定的自然原因。(6 分) 【答案】北部山地对湿润气流有抬升作用,山地降水较多;补给河流较多;流经沙漠地区少,下渗和蒸发损 失少流域内沼泽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6 分) (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阿克苏绿洲近几十年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试从水循环角度推测其原因。(4 分)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水循环加剧,海洋水汽蒸发量加大,使大气环流所携带的水汽含量增加, 水汽输入量增加,该地蒸发、蒸腾作用增强,水循环更活跃,从而使当地降水量增加。(4 分) (3)说明阿克苏绿洲耕地和林地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6 分) 【答案】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大力发展林果业以及推行生态建设,导致林地面 积增加;农业结构调整等。(6 分) (4)分析阿克苏绿洲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塔里木河水文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8 分) 【答案】草地面积减小,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导致入河水量减少,径流量减小,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増 大;地表植被水土保持能力减弱,人河泥沙増多,含沙量增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废水入河,污染物增多, 水质下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8 分) 43.(10 分)【选修 3:旅游地理】 凤阳县位于安徽东北部,淮河南岸,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很早就以“皇帝之乡(明朝建国皇帝朱元璋 就出生于此)”、“改革之乡”、“花鼓(非物质文化遺产)之乡”闻名天下。下图示意安徽省风阳县主要旅 游资源分布。 评价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10 分) 【答案】优势: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多样,既有自然旅游景观,又有人文旅游景观;(2 分)旅游资源在空 间上呈串珠状分布,明皇陵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区和小岗村等红色旅游资源区又成片分布,地域组合好,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4 分)不足:一般景点多,高级别景点偏少,游览价值较低。(4 分) 44.(10 分)【选修 6:环境保护】 当前,我们难以觉察的臭氧污染正呈加剧趋势,并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 部分,近地面臭氧(O3)主要是大气中机动车及其他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氩氧化合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s)在紫外线的照射作用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下图为长江三角洲某市 2013~2016 年 4~10 月温度、太阳辐射及 O3 浓度平均日变化示意图。推测导致臭氧污染易发的气象条件, 并为降低臭氧污染危害提出合理措施。(10 分) 【答案】气象条件:日照强气温高;风速小:湿度小;降水少。(任答三点,6 分)措施:完善臭氧监测及预警 体系;控制机动车数量,提高其排放标准;注重对臭氧污染危害的宣传,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合理即可,任答两点,4 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