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1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4-仁爱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1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4-仁爱版

ID:711906

大小:2.26 MB

页数:5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千沟万壑的地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 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 要评价。 ●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黄土塬、黄土梁、 黄土峁和黄土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 情,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 环境的关系。 教学 目标[来 源:学#科#网 Z#X#X#K][来 源:Z.Com] 知识与[来 源:学,科,网 Z,X,X,K][来源:Z.Com][来 源:Z.Com] 技能 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来源 33.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学 会分析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_k.Com] 过程与 方法 1、 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 级行政区,学生具有读图、析图的能力。 2、 通过科学探究,通“风成说”初步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和过程。 3、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 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原这个具有特殊性 和差异性的地理区域,理解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一个区域自然和人 文地理特征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 观。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 难点 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程 环节一:图片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图片引入新课。 提问:图片展示的是中国哪个地形区?地表具有什么特征、是怎 样形成的? 环节二:黄土高原在哪里? 1.引导学生读四大地理区域图,找出黄土高原在四大地理 区域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地形图: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的 位置,并在图中找出黄土高原东西南北边界:长城、秦岭、 太行山、鸟鞘岭,并在图中画记号、识记。 3、展示黄土高原所跨省区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黄土 高原所跨省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 古自治区、甘肃省,教师作总结。 4、学生展示,根据老师出示的四幅地图及教师提示,学 生自己组织语言展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回顾旧知、导入 新课。 学 生 学 前 预 习,掌握本节 课基本脉络, 教师了解学 生 预习中出现的 问题,为后面 教学重难点把 握提供依据。 引 导 学 生 读 图,培养学生 的读图分析能 力;通过讨论, 总结特点,培 养学生总结、 归纳问题的能 力 环节三: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1、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的概况,黄土高原的黄土面积和厚 度均居世界之冠,导出黄土高原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 怎样形成的? 2、 微课引领,引导学生学习微课视频“风成说”,了解黄 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3、“探索求证 争当大家 ”学生展示环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和 所学微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风成 说”。 4、“据连连看”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环节,分小组合作交流 下列有关“风成说”的证据,讨论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并完成连线。 5、引导学生读图及教材,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 “峁”的原因。 环节三: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 本环节以黄土高原旅行为主线,以途中见闻“黄土 风情”文化为资源,与学生共同探讨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 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1、“高原之行始于足下”,场景一,初入黄土高原村口, 听到广播中播放“信天游”民歌,教师播放“信天游”, 学生聆听歌曲,总结信天游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 天游”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根据 所学微及课外 收集的资料, 用自己的语言 在组间展示黄 土高原“风成 说”并对证据 进行解说。让 学生探讨分析 黄土高原的成 因,通过分析、 推理和判断, 培养学生的科 学态度。 本环节以黄土 高原旅行为主 线,以途中见 闻“黄土风情” 文化为资源, 与学生共同探 讨独具特色的 黄土风情 2、“高原之行始于足下”,场景二,沿着村口往前走, 遇到一位老大爷牵着茅庐,戴着白羊肚手巾。抛出问题白 羊肚手巾有何作用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联系。 3、“高原之行始于足下”,场景三,沿着旅游路线继 续向前走,我们进村看到了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窑洞,当地 居民为何以窑洞为居所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4、“高原之行始于足下”,场景四,我们继续向前走 参加了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艺术节”,先后分别欣赏了 “安塞腰鼓”和“华阴老腔”,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 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5、“高原之行始于足下”,场景五,继“黄土风情艺 术节”后,我们到了开饭的时间,我们步入村民家中查看 当地居民的饮食,请当地居民介绍当地的特色小吃。教师 引导分析当地饮食特色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6、“高原之旅”到此结束 环节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升 精选针对性习题,当堂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提 升的目的。习题详见 PPT。 环节五:课堂小结 升华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 本 节 课 知 识 体 系 。 与黄土高原自 然 环 境 的 关 系。 巩固本节课 所 学知识,理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提高 学生 做题能力 通过知识归纳 总结 利于学生 对本节课的回 顾,巩固知识 与梳理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