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ID:711740

大小:29.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2021 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晚起[注]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酤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注】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到外地任 职,7 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该诗写于赴任途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上句中的“犹”字意蕴丰富,照应“晚起”,说明旅途中天已大亮诗人仍关着窗子在睡觉。 B. 颔联对诗人旅途中泊宿的环境进行概括式描写,简笔勾勒出诗人旅途中借酒浇愁的落魄形象。 C. “退身江海”一语双关,既指诗人请求到外地任职,也暗指诗人远离政治斗争的情感倾向。 D. 本诗语言平易朴实、通俗易懂,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典型特点,起承转合的结构也非常严谨。 16. 分析尾联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态度。 【答案】15. B 16. ①尾联是诗人对去往杭州任上生活的想象,想象自己做个闲官,饮酒赋诗;②“且” 字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延重用,只能远离政治中心的失落;③“冷吟闲醉”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调任杭州后无 2 所事事的调侃与无奈。 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考补习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②如 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B. 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却无损于它的秀丽 景色。 C.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 空中。 D. 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6.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凌云壮志的豪情:下阕中,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②知音难觅的孤 独:王禹偁屡受贬谪,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样展翅高飞, 感受到知音难觅的抑郁和客居异乡的孤独。③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 得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 3 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辽宁省盖州市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 “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 “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 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16. 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B 16. ①“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念远人 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尤尽伤悲罢了。②上文写人在玉楼、双 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 近小阑干”。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①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午枕:即午睡。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 萧 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倾斜、歪向一边。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 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 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C.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 听印象。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 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 法兴,令人愁闷。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 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尾句“欲起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5.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身似浮云鬓似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萧处士勾勒出一幅肖像面。 B. 颔联表明,萧处士淡视名利性情豁达,他把诗、酒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C. 颈联通过写景,交代了萧处士的行程,也表明萧处士急于踏上旅途。 D. 诗歌前两联者意刻画人物,后两联侧重于写最抒情,全诗层次清晰。 16.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前一句写黔南环境恶劣,不喝醉怎么敢前往,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前往黔南的担忧, 也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句描写月色苍茫之景,营造出凄凉的意境,衬托了诗人内心 离愁之深。 辽宁省六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关山月① 李白 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 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 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 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 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 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 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6. 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答案】15. B 16. 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 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 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 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 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 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 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 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6. 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15. C 16. 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 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 性的由衷赞美。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