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 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将 0.84 g NaHCO3 和 0.78 g Na2O2 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将剩余固体配 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 mol·L-1 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 的物质的量的 关系的是 ( ) A. B. C. D. 2.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 A.胆矾— 4CuSO B.生石膏— 4 2CaSO 2H O C.小苏打— 3NaHCO D.铁红— 2 3Fe O 3.某溶液含有① - 3NO ② - 3HCO ③ 2- 3SO ④ 2- 3CO ⑤ 2- 4SO 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A.① B.①⑤ C.①④⑤ D.①③⑤ 4.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现象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 NaCl 与 Na2CO3 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铁丝) 5.向某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后所得溶液 M,因 CO2 通入量的不同,溶液 M 的组成也相应不同。若 向 M 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 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 V(盐酸)的关系分别有图示的四种情况, 且乙、丙、丁图中分别为:OAAB.则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M 中只有一种溶质的只有甲 B.M 中有两种溶质的有乙和丁 C.乙图显示 M 中 c(NaHCO3)>c(NaOH) D.丁图显示 M 中 c(NaHCO3)>c(Na2CO3) 6.将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KCl 溶液 B.Mg(NO3)2 溶液 C.CuSO4 溶液 D.Fe2(SO4)3 溶液 7.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 ( 温度、反应物用量比 ) 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 ) A.Na 和 2O B.NaOH 和 2CO C. 2 2Na O 和 2CO D. 2 3Na CO 和 HCl 8.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O2 可用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HCO3 可用于中和胃酸 C.Na2O2 可用于食物漂白 D.NaCl 可用作调味剂 9.将固体 X 投入过量的 Y 中,能生成蓝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则 X 和 Y 分别可能是( ) A.Na 和 AlCl3 溶液 B.Zn 和 H2SO4 溶液 C.Na2O2 和 CuSO4 溶液 D.Na 和 CuSO4 溶液 10.某溶液中含有 3HCO 、 2- 3SO 、 2- 3CO 、CH3COO-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 固体后,溶液 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CH3COO- B. 2- 3SO C. 2- 3CO D. 3HCO 11.120 C 时,CO2 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11.6g 与足量的 Na2O2 充分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3.6g。 则原混合气体中 CO2 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 2 C.1:3 D.1: 4 12.将一小块钠投入盛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生成蓝色沉淀 13.以下方法中,用来鉴别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的方法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加热 C.加 NaOH D.加 CaCl2 溶液 14.已知 2NaHCO3 Na2CO3 + H2O+CO2 ,现把 14.8g Na2CO3•10H2O 和 NaHCO3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 配成 100mL 溶液,其中 c(Na+)=1.2mol•L﹣1,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残留固体质量是( ) A.6.36g B.3.18g C.4.22g D.5.28g 15.一定温度下,W g 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 增重 W g,符合此要求的是 ( ) ①H2②CO③CO 和 H2④C2H4O2⑤C2H2O4 A.全部 B.仅④⑤ C.仅①②③ D.除⑤以外 二、多选题 1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相同的是( ) A.NaHSO4 和 Ba(OH)2 B.AlCl3 和 NaOH C.NaAlO2 和 H2SO4 D.NaHCO3 和 Ca(OH)2 17.将 Na2O2 投入 FeCl3 溶液中,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18.下列关于 3NaHCO 和 2 3Na CO 的性质比较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 3 2 3N HCO Naa CO B.常温水中溶解度: 2 33NaHCO >Na CO 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 2 33NaHCO >Na CO D. 10.5mol L 的 pH: 2 33NaHCO >Na CO 19.灼烧某物质,其焰色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钾元素 20.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溶液中的 Na+ 浓度增大,有 O2 放出 B.溶液中的 OH- 浓度不变,有 H2 放出 C.溶液中的 Na+ 数目减小,有 O2 放出 D.溶液中 OH-的浓度不变,有 O2 放出 三、综合题 21.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 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D 的质量为 79.90g; ③准确称得 20.00g 纯碱样品放入容器 b 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 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 A 中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⑥然后称得干燥管 D 的总质量为 84.36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干燥管 D 的质量不变,为 85.18g。 试回答: (1)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A 中试剂 X 应选用足量的________,装置 A 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A.Ba(OH)2 溶液 B.NaOH 溶液 C.饱和 NaCl 溶液 D.浓 H2SO4 (3)装置 C 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 同);若没有操作⑤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若去掉装置 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22.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 Ⅰ.用脱脂棉包住约 0.5 g 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 Na2O2 和 H2O 反应的结论是: a.有氧气生成; b.___________。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___________ 处,木条复燃,证明 a 结论成立。 ②将导管口___________放入水槽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证明 b 结论成立。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 Na2O2 和 H2O 反应可生成 H2O2。同学们经过讨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少量 ___________ 粉末,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发现木条复燃,从而证明反应中 生成了 H2O2。 Ⅱ.查阅资料可知:干燥的 CO2 跟 Na2O2 不反应。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验证了 CO2 跟 Na2O2 反 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装置分析) (4)装置①中盛有 CO2 的饱和水溶液,装置②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步骤 1:打开弹簧夹 K2,关闭 K1,通入 CO2 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处。 步骤 2:打开弹簧夹 K1,关闭 K2,通入 CO2 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 处。 (5)步骤 1 和步骤 2 中,a 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2O2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7)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 Na2O2 与 CO2 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 (8)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取装置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有关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 体积。图中量气装置 E 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 mL) 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请回答: (1)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填各接口的编号)。 (2)装置 A 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 C 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 (4)写出装置 D 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实验结束读取氧气体积时,若乙中液面高于甲中液面,会使测得的氧气体积_______(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若有影响,应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乙管,使甲乙液面相平(注:若第一格填无影响, 第二格不用填写)。 24.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蒸馒头时的作用:先用酵头发面,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后,再 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调节酸性,然后将面团揉切后上锅蒸。A 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酵头可使淀粉在微生物 作用下产生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进而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生成 CO2 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1)下列关于纯碱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可与酸反应 B.水溶液显碱性 C.属于碱 D.受热易分解 (2)B 同学探究用等质量的 Na2CO3 和 NaHCO3 来调节面团酸度的效果,Na2CO3 与 NaHCO3 质量均为 10g 时, 消耗 H+的物质的量更多的是___________。 (3)C 同学用碳酸钠调节酸度时,发现面团发得不好,面团内的气孔少,老师指导 C 同学将 Na2CO3 改成等质 量的 NaHCO3,继续揉面,上锅蒸后果然蒸出了更松软的馒头。解释用碳酸氢钠更好的原因___________。 (4)某品牌复合膨松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其中葡萄糖酸- δ -内酯和淀粉是助剂,其作用是防止膨松剂吸潮结 块而失效。焦磷酸二氢二钠的化学式为 Na2H2P2O7,其溶液显酸性,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名 称)××复合膨松剂 (保质期)24 个月 (净含量)1kg (使用量)面粉用量的 0.5%-2.5% (配 料)碳酸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钙、葡萄糖酸-δ-内酯、淀粉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以及面包、糕点等的制作 (储存方法)阴凉干燥处储存 参考答案 1.C2.A3.A4.D5.B6.B7.C8.C9.D10.C11.D12.C13.D14.A15.D16.AD17.BC18.BD19.B D20.CD 21.2H+ + 2- 3CO =H2O + CO2↑ AB 防止空气中的 CO2 进入 D 引起测量误差(或吸收空 气中 CO2,防止进入 D 引起测量误差) 吸收 CO2 气体中的水蒸气,避免测量结果产生误 差 偏大 偏小 偏大 63.6%; 2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p q MnO2(或 FeCl3 等其它合理答案) 浓硫酸 步骤 1 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步骤 2 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Na2O2+2CO2=2Na2CO3+O2 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 Na2O2 反应产生 O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入稀盐酸,将产生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3.⑤③④⑥⑦①②⑧(⑥、⑦可换位) 除去混在 O2 中未反应的 CO2 吸收 CO2 中混 有的 HCl 分液漏斗 2Na2O2+2CO2=2Na2CO3+O2 偏小 下 24.AB Na2CO3 NaHCO3 受热分解产生 CO2 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提供 H+与 NaHCO3、CaCO3 反应产生 CO2 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