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2020-2021 高中历史第一学期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
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 1921-1935 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2.1926 年,张太雷在纪念巴黎公社 55 周年大会的演讲中,引述了列宁总结的巴黎公社教训,包括“无产
阶级应该专政”“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无产阶级的政府另有他的方式,就是公社、苏维埃制
度”。这回应了当时
A.国民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B.国民革命的动力问题
C.国共两党合作方式问题 D.社会改造的方式问题
3.观察下侧时事漫画.《革命歌声》,画中一农民正手举锄头“锄”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主义吓得趴在
地上,军阀倒在他身上作 惊恐状。对该漫画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B.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C.北洋军阀统治覆灭 D.农民大众支持革命
4.影响如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
会议 时间 革命纲领(节选)
中共一
大
1921.7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
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中共二
大
1922.7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 D.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战线
5.五四运动中学生痛殴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下表为时人对此事件的看法。这反映了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
使得。”
俞颂华《北京学生之表示与法律
本位之受迁》
“以法律之实质论,(学生)非但无背于法律之精神,且为促进法律
本位之元勋”
陆才甫《学生无罪》 “其居心之光明磊落,可以质诸天地鬼神而无愧”,因而无罪
于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
论》
“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指
侵犯他人自由)”
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
“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
贼者……”
A.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B.对自由边界与法律维度的认识冲突
C.新文化运动从更深层面解放了思想 D.五四运动增强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
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
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7.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8.1926 年至 1927 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最有影
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
A.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B.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
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
9.1925 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
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
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A.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
10.“(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
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1.1922 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
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2.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 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13.1922 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
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
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4.1964 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
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
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15.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
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
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6.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 1919 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291 家,工人达 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 11.625 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二、综合题
17.1912 年民国建立到 1919 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
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
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
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
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
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
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
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
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8.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
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 月 4 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
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
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宣告结束。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并分析新特点的
成因。
材料二 在 6 月 3 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撤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
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
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
程的影响。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学说。平时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
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
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
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 年 1 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
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
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
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 年 5 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四:这次学生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
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起“罢学风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生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答案
1.B2.A3.D4.A5.B6.B7.C8.C9.A10.D11.D12.D13.A14.D15.D16.B
17.(1)颁布《临时约法》;政治制度: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
会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新的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很广(或群众基础广泛;)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
(3)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意义: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18.(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影响:促进工人阶级成长;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3)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任意答出 2
点即可)
19.(1)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启发了青年学
生的觉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
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
(3)情感:爱国主义情感。
坚实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影响和
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