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2021 届初三历史二轮复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专题
一、选择题
1.如果你穿越到了北宋时期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的粮食经大运河运往东京 B.福建建阳书坊使用活字印刷《史记》
C.眉州军跟随大将军狄青训练十载有余 D.宰相赵普与宋太宗一起坐着商议国事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该地区的朝代是(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用和约换取太平,但是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完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的南移。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B.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教育
4.元朝时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A.新疆 B.西藏 C.大都 D.蒙古
5.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自西汉起,许多朝代都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疆的
管辖。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C.元朝设立宣政院 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A.罗盘 B.指南针 C.司南 D.磁石
8.下列四大发明中由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9.宋朝时流行这样一个谚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导致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 )。
A.尚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文武分途 D.外族入侵
10.《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
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郡县 B.都护府 C.行中书省 D.都司
11.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下列史实能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渊之盟
12.宋代涌现出一大批博学善文、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把中国古代科学带到了灿烂辉煌的小顶
峰。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毛诗笺》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1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
皆宽民力也”。材料表明( )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闭关锁国的危害 D.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14.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 )
A.发行交子 B.设中书省
C.设立市舶司 D.引进占城稻
15.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宋代女词人是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6.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1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18.在我国南宋有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二、综合题
19.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怕也。”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
(1)材料一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此工程修建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宋太祖”是谁?内患”主要指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积极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
少数民族能够统治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了 70 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统一了中国,
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材料二
(1)“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有什么影
响?
(3)举例说明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很多人对宋
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宋朝,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
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第 1 组同学拿到的是一幅图片:
(1)图中①、②是哪两个政权?观察图片,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
么?
第 2 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则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2)这两则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第 3 组同学拿到的是一首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3)这首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岳飞的事迹广为传颂,岳飞为什么受到人
们的尊敬和怀念?
参考答案
1.C2.B3.D4.B5.C6.B7.B8.B9.B10.C11.D12.C13.A14.C15.C16.A17.D18.D
19.(1)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赵匡胤;武将专横跋扈。
(3)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0.(1)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意思相近即可)
(3)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
的行政机构;元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
行政区域。
21.(1)辽;南宋;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众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
力;等等.
(3)女真族。因为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
对稳定,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