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专题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专题训练

ID:711262

大小:837.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6-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 2021 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专题 一、选择题 1.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 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背景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3.关于下图形势,毛泽东说:“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 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 军进军中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一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 4.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写道:“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 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的反攻” 指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战略决战中,由于国民党的兵力还有一定优势,并实行重点防御,因此辽沈、淮海两大 战役以打为主。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和”“打”结合,最终, 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可见,解放战争胜利是由于( ) A.毛泽东的指导 B.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战略战术正确 D.解放军英勇善战 6.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可言,但在谈 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 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 A.因为没有实施协议注定要破产 B.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C.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D.得到部分的贯彻和落实 7.“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作者凌青《林则 徐的后裔》在诗中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A.虎门销烟扬我国威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香港回归洗雪国耻 D.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8.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 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名言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0.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 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 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11.下列人物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是 A.李宗仁 B.傅作义 C.张学良 D.李大钊 12.有人这样评价某革命圣地:“它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该革命圣地是( ) A.井冈山 B.延安 C.遵义 D.西柏坡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所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取得胜利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4.毛泽东的诗词文情并茂,气势磅礴,记载着中国近现代的苦难与辉煌,是中国革命与建设 的宏伟壮丽的史诗。下列诗句以解放南京为创作背景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好“黄 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下列属于“黄河故事”首创的是 A.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 B.中共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 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17.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 150 万人,担架 30.5 万副,大小车 88 万辆,牲 畜 6300 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这段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力军 C.国共双方力量发生根本转变 D.国统区统治秩序濒临崩溃 18.2020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打 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陈毅称 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 线上应填写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二、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个道理。如果仅仅 从我们党的私仇这一局部利益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忘记了民族危亡这个大局,我们就不配 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党。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以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记私仇,以德报怨, 迫使蒋介石改变反动政策,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材料二 1945 年 8 月 28 日《新华日报》发表读者来信:“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 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是反映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9 月 19 日《大公报》 发表社评《团结商谈已获部分结果》:“目前的团结商谈,必须成功,而绝对不允许其失政。成 功了,是国家的大幸,民族的大福;假使夫败了,那不但是抗战胜利与外交成功要打大大的折 扣,甚至依然把国家弄的乱七八糟。”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态度的出发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商谈中的愿望及取得的成果。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同国民党关系时一直遵循了什么原则?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 43 天的谈判斗争,10 月 10 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 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 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材料二: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皖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 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 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的《双十协定》是在哪年签订的?在哪里签订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双方 签订《双十协定》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建立在哪三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之上?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 放战争的胜利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22.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 代史的终点。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 1 中的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英国一直称这次战争为“通商战争”。 你认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2)图 2 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它的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后来被谁窃 取了? (3)图 3 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 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期间哪 一事件使南京成为人间炼狱?抗战的胜利具有怎样重大的国内意义? (4)图 4 中的场景宣告了“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它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哪次重大战役中? 参考答案 1.A2.C3.C4.A5.C6.C7.B8.A9.B10.C11.B12.B13.D14.C15.D16.C17.A18.B19.A 20.(1)共同抗日.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 (2)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3)复兴中华民族 21.(1) 1945 年。重庆。国民党是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平谈判做掩护;共产党是 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备战”的反革命策略。 (2) 时间:1946 年 6 月。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奠定了人民解 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4)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言之有理即可) 22.(1)鸦片战争;开辟海外市场 (2)1912 年;袁世凯 (3)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渡江战役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